记者手记
什么是小康?湖南老百姓的答案,最“土”又最“潮”。
在郴州汝城县,1.7万贫困户,靠着辣椒产业,脱了贫致了富。当地沙洲村,靠着“半条被子”兴起红色旅游,百姓学得一门“看家手艺”,也在家门口靠着双手奔了小康。
汝城,只是一个缩影。在湘西州、张家界、衡阳、常德……湖南人民依着各自的“土路子”,发展出小龙虾养殖、白茶种植、电商直播、茶旅文化、红色旅游等各色产业,把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化为实实在在的好产业,挣出幸幸福福的小康新生活。
在这些地方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令人欣喜,那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在城市或多或少打拼过的他们,背起行囊,回到家乡。这不只是因为他们的“乡恋与乡愁”,更因为他们的家乡蕴藏着“希望”——在家门口创业兴业、过上小康日子的希望。
他们是新农村建设者,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发展乡村旅游;他们更是新技术实践者,挥科技利刃,拔穷根兴新业。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里,他们辟出新天地,过上了“热辣辣”的美好生活,演绎着一个个崭新的湖南“创业致富故事”。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热土、富一方百姓”。观念和意识的嬗变,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社区的重建、文明的进步。乡村的广阔天地,有的是圆致富梦的机会。
而另一边,是湖南人民奔小康的“潮”。
在浏阳,蓝思科技的3D玻璃屏生产线令人惊叹;在株洲,高级公厕“建宁驿站”的智能大屏引人驻足;在常德,引进德国技术改造出的“绿腰带”穿紫河和“海绵城市”的旖旎风光值得好好感受……
湖南的“潮”点很多。湘西有一座从电影中走出的文旅重镇“芙蓉镇”,武陵源山里有一年招待60国来客的高端民宿,长沙有门前永远大排长龙的“超级文和友”,有外地年轻人念念不忘、到长沙必打卡的“茶颜悦色”,还有太平老街里的夜生活、闻名全国的“夜经济”……在那些地方,湖南人“潮”得不像话,也幸福得不像话。
常言道,“湘女多情”,大概也源自三湘四水本就能“勾魂”。短短几天时间,这里老百姓的幸福小康生活走不完也看不够。只想再多停留,和刀刚火辣的湖南人一起,以“拿辣椒当饭吃”的豪情,奔向他们最乡土又最新潮的小康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相信勤劳勇敢的湖南人也会一如既往,用诚实劳动实现梦想、破解难题、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