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 星期一
江苏:河湖治理治出致富新天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赵卫华 本报记者 金 凤 张 晔

    灰墙黛瓦的村庄民居,曲折迂回的河网水系,细雨中的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泛着泥土的芬芳。

    走进村内,两位网红小姐姐正为当地的大米、鸡蛋、黄桃、鸭直播带货。

    当地人黄连宝介绍,以前,这里污水横流,猪圈鸡圈到处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被踩得稀巴烂。几年前,当地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从此,钱家渡村的水上田园开始回归。

    2017年,钱家渡所在的和平村成立了合作社,黄连宝带领村民们种植时令蔬菜、水稻、小麦,水产养殖也红红火火。“合作社的20多个管理人员,以前都靠种地谋生,现在一年收入能有4万多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

    在江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正在产生变革性力量。近年来,江苏各地综合整治水环境,长江岸线“腾笼换鸟”,特色农旅产业勃发生机,乡村造血功能提升,村民就近就业,农业成为增收体面的职业,昔日的黑臭河湖也成为市民游玩、休闲的城市客厅。

    家门口“清泉石上流”,居民有了更多城市客厅

    南京月牙湖,西邻明城墙,北依钟山,南接秦淮河,连通南京城内的水系。81岁的胡桂龙,在月牙湖附近住了40多年。几年前,他不时投诉月牙湖的脏乱差:“那时月牙湖又黑又臭,周围还有很多饭店,一到晚上8点到9点半,他们就往月牙湖里排污水。”

    不过,自从2016年12月月牙湖启动综合整治后,胡桂龙的投诉渐渐少了。南京秦淮区水务局副局长徐连奎介绍,他们打通河道蓝线,拆除了蓝线范围内建筑共5800平方米,还河于民,同时对流域内沿湖46个排口进行系统排查,重点整改雨污河流口26个。此外,他们为月牙湖清淤46万方,分区域采用挺水、沉水植物群落方式,进行生态修复。

    目前,月牙湖水质稳定达到四类标准,正在逐步向三类突破。天气好的时候,这片“水下森林”清晰可见。“整治后,周围的饭店少了,也没有排污的了,月牙湖清澈见底,还有很多人在湖边锻炼身体。”胡桂龙说。

    水环境的清新拂面,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城市客厅,城市更加可亲可触。近日,31岁的南通市民王春燕,带着小女儿悠悠在清源广场捉小螺丝、小鱼,流连忘返。用王春燕的话说,一年前,“清源广场不清源”,“以前这里特别臭,别说玩了,都得绕着走,近一年变化很快,水清了很多,小孩来了都不愿走”。

    南通市水利局局长吴晓春介绍,南通把控源截污、自然活水、自然做功、自然净化作为治水新理念,雨污管网高质量养护、沿河排口高标准截污、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先后拆除100多处影响水体流动的坝头坝埂,主城区44条断头河全部实现水系贯通。

    生产岸线变生态岸线,面向长江鸟语花香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走进盛夏的南通滨江体育公园,浩瀚的长江江面开阔而平静。带着宝宝遛弯的年轻父母,闲庭信步的银发长者络绎不绝。然而,几年前,这里还充斥着老码头、老厂房,环境脏乱差。

    “由于历史原因,南通的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地区,小景区、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有铁砂码头、小杂船,还有直排长江的排污口,可谓‘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江苏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说。

    2017年初,南通市全面启动实施五山及滨江片区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将五山地区沿江生产型岸线调整为生态生活型岸线,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

    经过3年多努力,该片区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拆迁民居和非居2508户、面积150万平方米,修复腾出沿江岸线5.5公里。

    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区,新增森林约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走进这里的森林氧吧,不仅可以欣赏长江碧波,还能在沙滩足球场、滑板场和11.5公里慢行步道尽情游玩。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周边居民带来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宜居的环境。南通市狼山街道狼山社区中城小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以前小区脏乱差,停车‘一位难求’,楼的建筑外墙也都脱落了,现在改造后雨污分流,停车也很方便,周围环境也很好,我晚上还经常去附近的狼山跑步。”小区居民樊萌萌说。

    蟹塘迁“新居”,生态涵养出金山银山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适应,正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东山,是太湖的一个半岛,拥有太湖岸线60公里。50多岁的宋永康,是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新潦村人。1998年起,宋永康在东太湖水面围网养殖大闸蟹。2000年后,水面几乎被密密麻麻的围网铺满了,生活垃圾、投放的饵料,让太湖水环境不堪重负。

    经过2008年和2018年两次大规模太湖水环境整治后,太湖围网养殖全部退出。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表示,在2018年的环境整治中,当地为每户养殖户补偿了安置费和设施费,并为他们进行就业培训,到2019年秋,拆除工作全部完成,东太湖区域,一片“小清新”气象。

    拆除围网的同时,东山镇也启动了东太湖沿线的内塘整治。2019年底,1万亩的东、西大圩高标准养殖池塘改造工程顺利完成,约200户养殖户的蟹塘“乔迁新居”。

    宋永康在东大圩承包了216亩水面,经过半年的标准化养殖,他的顾虑打消了。“最初觉得养得好好的,突然要搬,有点怨气,但搬过来之后发现水质、水草都很好,塘口改造得也不错,前几天我看了看,螃蟹养得比以往同期要大。”宋永康说,现在,一家人干得很起劲,儿子大学毕业后,也跟着他一起养螃蟹。

    生态高水平保护的同时,产业也在高质量发展。随着东山电商产业园孵化平台的搭建,东山枇杷从苏州开始走向全中国,走出国门。2019年全镇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2亿元。随着精品民宿集群的形成,2019年吸引游客38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63亿元,农民纯收入突破4万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