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消停不足1天的暴雨预警再度“营业”。7月5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为三级。
预计,今明两天华北东北等地有强对流天气。从5日开始,我国南方强降雨再度来袭,并将持续3—4天左右。降雨带将覆盖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等地。
此前,自6月2日至7月3日,暴雨预警已经连续打卡32天,我国南方很多城市纷纷开启看海模式。有数据显示,6月以来的3次暴雨过程覆盖了我国南方地区的60%的县(市),降雨范围广、过程雨量大、极端性强,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平均降雨量11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5%,为1961年以来第九多。
今年暴雨为何偏多,后期趋势如何,公众又该怎样防范?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
全国75县(市)日降雨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6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过程,遭遇较为极端的暴雨天气。主要特点是:暴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累积雨量大;降雨强度大,极端性强。”在中国气象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志华说。
具体来讲,王志华介绍,6月以来南方出现3次暴雨过程:6月2日至10日、6月12日至25日及6月27日以来,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过程雨量大,南方地区有近60%的县(市)出现暴雨。全国有75县(市)日降雨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最大日降雨量为484毫米,出现在广东佛冈县龙山镇(6月7日),最大小时降雨量为163毫米,出现在贵州正安县碧峰镇(6月12日03时至04时)。
王志华表示,7月4日—7日,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降雨将再度增强。重庆、贵州以及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部分地区有短时强降水,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计7月中旬,我国东部地区主雨带将逐步北抬至黄淮、华北、东北地区南部等地,意味着北方将进入降雨集中期,北方地区需抓好防汛减灾工作。
原因在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
谈及暴雨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陈峪解释,今年6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持续偏强,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反气旋风场,副高西侧引导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强,为南方地区持续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6月上旬副高脊线位置偏北,华南和江南地区水汽辐合偏强,造成6月上旬华南和江南地区的极端降水。
6月中旬以后,副高明显北抬,脊线位置南北摆动(脊线位置是影响雨带位置的关键因素),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盛行西南风气流,水汽输送偏强;同时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使得冷暖气团在我国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交汇,形成持续性强降水,降水明显偏多。
“7月是夏季代表月,是江淮梅雨期向华北雨季转换的时期,也是盛夏高温主导时期。根据预报,今年7月很可能以南方高温酷暑,江南、华南等地气温将偏高1—2℃;北方降水量偏多、强对流天气频发为主要特佂。”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说。
有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4.3万余条,其中,暴雨、雷电的预警信息发布数量均比过去三年同期增加43%左右。
针对当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朱定真提示,为防范灾害性天气,需要多管齐下,一是气象部门准确预报;二是把预警预报信息及时传播;三是公众要正确了解、理解预报预警信息的内容,并且做出恰当的反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众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获取预警信息,用正确的方法规避灾害风险。正规渠道是指气象部门官方发布的预报预警,一定注明有气象部门官方发布单位的,以及最新发布时间的,否则就是“三无产品”,不可轻信、误传。
(科技日报北京7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