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景阳
“我代表的是自治区近百万禁毒志愿者,讲述的是我的草原禁毒故事。我仅是一只萤火虫,但我非常愿意为禁毒事业发一点光、出一份力。”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禁毒工作表彰会上,荣获先进个人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血液中心血液保障科主任、内蒙古草原禁毒形象大使陶迎春目光如炬、满怀深情地讲出了这样的话。
作为内蒙古大草原上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的蒙古族女干部、草原禁毒宣传教育志愿者团队的带头人,多年来,陶迎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禁毒办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组织成立自治区草原禁毒志愿者联合会和理事会,使草原禁毒志愿者联合会成为活跃在草原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地区鲜明特色的禁毒社会化工作之路。
投身禁毒 源自对草原的爱
陶迎春性格爽朗,做事雷厉风行,接触过她的人都知道,看似温文尔雅的她,身上却有着一股子花木兰的味道。
一名优秀的医生、农工党内蒙古区委监察委员会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好人榜好人”、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战士心中喜爱的兵妈妈”……
在诸多荣誉的光环面前,陶迎春低调谦虚、扎实前行。内蒙古禁毒从业者们这样评价:“作为一名蒙古族女干部,她就像草原上的格桑花一样美丽热情,浑身充满了正能量,推动草原禁毒社会化工作不断向前。”
陶迎春对禁毒工作的热爱,源于她对普通群众、对草原各族人民的大爱博爱,特别是对需要社会关怀救助的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
“内蒙古大草原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深爱着这片热土。内蒙古人民热情奔放、勇敢顽强的性格所释放的正能量,完全能够压盖吸毒人群所代表的颓废、堕落的价值取向。”陶迎春认为,“处在同一片蓝天下,每个人都应当被阳光普照、被雨露恩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被抛弃。”
2015年9月,陶迎春赴京参加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现场,一位云南缉毒民警为她讲述了战友的故事:在妻子即将分娩时,他的战友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倒在了毒贩的枪口下;孩子学说话时,妈妈每天捧着遗像,一句接一句教着孩子叫爸爸;孩子会走路时,一看到穿警服的叔叔都要追上去喊爸爸……
陶迎春被深深触动了。回到呼和浩特,她立即与自治区禁毒办取得联系,了解了内蒙古禁毒形势和工作措施后,主动提出为禁毒工作力所能及地分担重任,她的禁毒社会化工作之路由此开始。
形象大使 不等于形式宣传
在陶迎春看来,医者仁心,是治患者的病;禁毒大爱,是治社会的病。“从事禁毒社会化工作以来我始终提醒自己,作为禁毒形象大使,我的工作绝不能只流于形式,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出来。”她这样告诉记者。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口前移、预防为先”的要求落实到大草原,陶迎春倾力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禁毒志愿者联合会,这个社会组织包括了来自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各族群众,有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公务员、教师、律师、医生、演员、大学生、农民、牧民。
陶迎春积极组织带动志愿者们吸收借鉴全国先进省区的经验做法,搭建了覆盖全区的全社会参与禁毒工作的联防联治、联动联建工作平台,探索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吸毒人员矫治矫正、教育改造和帮扶救助工作模式,创新开展暖人心、济贫困、改造人的扶贫帮教工作,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融入社会。
在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对禁毒工作高度关注的工作中,陶迎春殚精竭虑。2016年,她亲自调研并起草《关于全面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禁毒工作社会化的提案》,在自治区两会期间,她发动14名自治区政协委员,将《提案》由个人提案上升为联组提案,引起自治区对禁毒社会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随后展开的全区禁毒工作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还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禁毒教育知识普及,向草原人民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和禁毒法规政策,广泛宣传草原禁毒人民战争取得的显著成效,累计组织线上线下禁毒宣传场次达百场,线上线下受教育群众在100万人以上。
“草原上有千万种鲜花盛开,但决不允许有罂粟花存在;草原上有千万匹骏马奔腾,但决不允许有毒品横行!”陶迎春坚定地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生命已经与禁毒事业融为一体。她不仅自己要干,还要影响、带动大家一起干,要把一人的呐喊变成百万人的宣传,汇聚成广阔草原禁毒防毒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