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0日 星期五
克拉克:“月球男孩”的科幻梦

科学史话

朱一名

    也许你从未听说过他和他的作品。

    12年前的3月19日,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停下了他的笔,也停下了他对于未来世界的全部幻想。

    1917年12月16日,克拉克出生在英格兰。他从小就喜欢阅读旧的科幻杂志,用纸板和透镜搭成望远镜来观察月球。17岁时,克拉克加入刚刚成立十年的英国星际协会(BIS),在这个组织里,所有的成员都梦想能乘坐火箭飞向太空,他们甚至已经提出派3名飞行员登月并返回地球的可行计划。

    但计划很快被二战中断。“月球男孩”克拉克参军了,他在英国皇家空军中担任雷达技师,参与预警雷达防御系统的研制工作,并在 1943年被提拔为空军中尉。

    战争结束,克拉克又回到星际梦想之中。退役后,他进入伦敦国王学院学习数学和物理。1948年圣诞节,英国BBC正在举办一场小说比赛。克拉克写了一篇4000字的短篇小说寄给组委会。那是一个关于月球和外星人的故事,人类登上月球,在此发现一座外星文明在百万年前放置于此的小型金字塔,它被用来观察地球生物的发展和崛起,就这样,月球成了其他高层次文明的一个“前哨”。

    科幻小说《前哨》并未引起BBC的重视,但克拉克的才华却注定要得到赏识。1964年春天,刚刚完成《奇爱博士》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找到克拉克,向他征求科幻电影的意见,克拉克想起了自己曾经投稿BBC的那篇《前哨》。两人意识到,他们可以把这个月球上的文明守望者的故事作为切入点,设计更宏大的叙事。经过反复讨论,一个太空漫游故事逐渐成形。四年后,科幻史上里程碑意义的小说与电影同时问世——《2001 太空漫游》更像是一部宇宙和人类文明的史诗,一块来自更高级文明的黑色石板将它们串联起来:史前时期,这块黑色石板启发了濒临灭绝的人猿,让他们开始进化之旅;最终的宇宙航行中,它又给了宇航员大卫更高层次的意识,让他成了主宰宇宙的“星孩”。

    《 2001 太空漫游》彻底改变了科幻作品的地位。影片充满了各类隐喻和象征,无数影迷、科幻迷和研究者曾对这部经典中的经典进行阐释,他们挖掘到的元素也各不相同:上帝和神灵、尼采哲学、民主制度、技术反动……而克拉克曾说,“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2001 太空漫游》在讲些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弄错了”。

    由于强烈的现实性和技术性,克拉克的小说也成了所谓“硬科幻”的代名词。科幻研究者认为,他继承了凡尔纳技术科幻的传统,长于科学技术构想和搭建宏大时空背景。历史学家亚当·罗伯兹认为,“‘黄金时代’这个名词所形容的小说类型,主要就是硬派科幻小说,直叙体,英雄在太空中或科技场景里解决问题或是对抗威胁”。

    另外,和以往的科幻小说不同,克拉克更愿意以“近未来”作为主题,探讨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从《2001 太空漫游》中的“前哨”起,他就有意识地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史和宇宙史,宏大的时空尺度是他的科幻作品最动人的部分。他的哲学科幻风格受奥拉夫·斯塔普雷顿影响,在后者的小说《造星者》中,一名无名叙述者脱离肉体,开始了星际旅行,并创造了一种平行宇宙空间。

    最可贵的是,克拉克的作品有一种致命的乐观精神。受昂扬的社会气氛影响,他的技术小说如同“蔷薇色的乌托邦”,无论是四本《太空漫游》还是《拉玛》系列,阅读他的作品,可能过程中不免压抑低落,最终却一定会导向一种充满希望的未来。面对二战和冷战的冲击,克拉克也试图在作品中寻找“和平之路”,他想象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可以团结一致共同探索太阳系,用太空探索代替对立和战争。他在小说《童年的终结》里设想,外星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努力,人类所面临的技术和道德困境都将得到妥善解决。

    90岁那年,克拉克在斯里兰卡病逝,他给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是:“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