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顶箐村的竹农正在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的网络指导下备耕。 受访者供图 |
通讯员 方彦蘅 本报记者 张 晔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的科技工作者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号召:拿出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干劲,全面聚焦林业复工复产的关键领域,用科技助力防控复产双胜利。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春耕复产事关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大局,作为林业高等院校的科技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谈及致信的初衷,南林大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南林大通过多种形式的“云上问诊”,对全国各地的林木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千方百计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
战“疫”不误“克贫”
往年不出正月,由南林大竹类研究所师生组成的“农技拜年”专家团早已在贵州北部遵义市的桐梓、正安、绥阳等方竹资源丰富的县乡忙活开来,手把手地给当地种竹大户和竹农们做造林技术培训。
今年受疫情影响,方竹造林和新造林的抚育较往年推迟了近1个月,而专家团又不能如往年一样到地头上一对一的帮扶,这可急坏了当地的林业技术干部和竹农们。
“我们有现成的微信群,特殊时期不见面、不接触,一样能够为农户答疑惑、解难题。”丁雨龙教授说。
为了减少育苗时间滞后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丁雨龙专门制作了一套图文并茂的“科普贴”,从竹苗年龄、母竹大小、土球规格、实生苗规格,到起苗、及时复查新造林、劈抚、施促鞭肥等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在线“云指导”。
这两日,正安县新州镇顶箐村支部书记张贤进在微信里晒了一组照片:尽管春寒料峭,但在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顶箐山方竹种植基地,竹农们正在按照专家团的指导,热火朝天地起苗、植苗,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我们在贵州帮扶了十几年,眼看着乡亲们的腰包一点点鼓了起来,绝不能让疫情耽误脱贫的脚步,我们要帮助他们如期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丁雨龙说。
杨树不再“五月飞雪”
“现在栽植杨树,在盱眙种什么品种比较好?”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开发的“农技耘”App平台上,淮安市盱眙县的农技推广人员郭守国向南林大林学院教授季孔庶提问。
“NL3804、NL3412等由南林大育成的不飞絮雄性品种为宜。”季孔庶答。“这主要是考虑物候期的差异。”
杨树是我国平原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正常来说,南方地区杨树造林的最佳时间为3月中上旬。而今年杨树育苗时间普遍推迟至3月中下旬以后。那时,气温已完全回升,大部分杨树品种(无性系)已开始展叶和抽梢,这将影响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造林成活率和当年生长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成活率可能会降低至80%以下。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南林大林学院教授方升佐撰写的《黑杨派杨树人工林疫后生产管理技术要点》中给出了“药方”:各地区可根据适地适品种的要求,选择物候期相对较晚的优良品种进行育苗造林。如在江苏省可选择南林大选育的南林3804、南林3412、泗阳1号等品种。
不仅物候期适合,这些新品种还有望解决杨树“五月飞雪”的尴尬。杨树虽说是经济效益高,但是每年春夏交替时节,漫天飞舞的杨絮也着实恼人。南林大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不懈努力,选育出多个“不飘絮”雄性速生黑杨新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新的雄性杨树品种长得不但高大挺拔、圆满,而且材性更好、利用率高。
开展疫后大课题
“野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兔虽然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属于国家规定的三有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都不能随意捕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森林植被茂密的南京市溧水区石头寨村,数百位村民上了一堂及时的保护野生动物普法课,南林大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支部书记巨云为说:“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更深层次的短板是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
近一段时间来,南林大的科技工作者们不仅围绕眼下的春耕复产,更着眼于长远的疫后复苏、转型升级,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面对疫后经济复苏的必要与必然,对于城市园林设计行业来说,高效发挥城市绿地的多元功能作用,立足城市绿地体系、各种类型和单体绿地3个层级,基于城市—区域—社区3个尺度空间,开展非常时期与平时相结合的城市绿地功能研究等,这将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细分市场新的发展课题和机遇。”南林大校长、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王浩教授在《疫情下对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多元功能以及分级管控的思考》一文中如是说。
“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民生大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强长期关注“三农”问题,针对疫情对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实现小康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需要加快补齐。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要突出做好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