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代皇帝的“压岁”红包 周乾供图 |
博览荟
春节即大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寓意岁首登临,万象更新。
在古代民间,人们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表达对农历新年最美好的祝福。紫禁城是明清皇帝执政和生活的场所,在古代尤其是清朝,紫禁城里的大年礼俗活动亦非常丰富,且与民间传统年俗活动内容相近,如挂门神贴春联、除夕年夜饭、皇帝发红包、大年初一团拜会、春节联欢活动等,显示出皇宫里浓浓的大年味。
与民间一样,紫禁城里有过年贴春联挂门神的习俗。据清代官书《国朝宫史》记载,“每岁十二月二十六日张挂春联门神”。不同于民间,清宫春联的形制比较特殊,都是用墨笔写在白绢上,再制作好边框,悬挂在朱红的立柱上。选用白色底,是因为宫中墙、柱均为红色,易于分辨,也与满族人早期贱红尚白的习俗相关。紫禁城的春联内容非常丰富,但大多是歌颂盛世太平和皇帝功德的内容。
明清皇帝在平时一般是单独用膳。除夕,皇帝与后妃等女性成员吃团圆年夜饭(与男性家庭成员大年初一晚共同进膳),地点为乾清宫。皇帝的餐桌称为“金龙大宴桌”,摆放在乾清宫的宝座位置,其余餐桌按家庭成员备份高低依次往外排列。
年夜饭的膳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点心、热膳、冷膳、干果、酒膳、果茶等,以清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家宴皇帝的菜单为例,此次家宴的点心从宫中常用点心中选5种,如艾叶酥、到口酥、澄沙捲酥、脆麻花、蜜麻花等;冷荤有挂炉肉、五香羊肉、五花肉、盐水鸡、馕肠子等18种;干果有蜜佛手、蜜红瓜饯、蜜黄瓜饯、蜜杨梅、蜜白樱桃等20种;冷膳有羊肉片、羊鸟叉、羊肝、挂炉鸭、烧鹿肉等20种;热菜有燕窝糟笋脍鸭子热锅、莲子八宝鸭子热锅、烧鸡肉片炖豆腐热锅、脍鱼翅、燕窝清蒸鸭等20种。
皇帝的御宴桌摆放各类膳食有109品,再加上各种汤膳、酒水,合计153品;皇后、皇贵妃、贵妃一人一桌;其余后妃二人或三人一桌,每桌膳食至少有37品。下午酉时四刻左右,皇帝入宴,皇后等人在座位处向皇帝行礼。伴随中和韶乐响起,太监先摆热膳,然后依次上汤膳、酒膳、果茶等,皇帝与家庭成员们举杯互道新年吉语,其乐融融。
在我国传统新年中,长辈会给晚辈红包,称为“压岁钱”。希望以此在新年传递好运和祝福。其实,紫禁城的皇帝也会在新年给皇子宫眷、王公贵胄发红包,红包主要包括“福”字和荷包两种。
御笔赐“福”字,由清代康熙皇帝开始。每年在进入农历十二月初一后,皇帝会在重华宫淑芳斋或乾清宫西暖阁临案执笔写“福”字,第一张“福”字挂在乾清宫正殿内,然后依次贴在宫廷内苑各处。皇帝赏赐王公大臣等官员“福”字时,均在十二月二十日后。赐福时,皇帝挥毫书“福”,然后两名太监面对面手持“福”字,受赐的大臣则跪在“福”字下面磕头谢恩,寓意满身是福。
大年初一,皇帝还要在太和殿举行“新年团拜会”,即大朝。当日天将亮时,王公百官在午门外集合,由礼部官员引导,按文东武西进入皇宫,穿过金水桥和太和门,进入太和殿广场,按照正、从一品到九品的品级顺序就位等候。
紫禁城的大年里有很多娱乐活动,但是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演戏。清宫大年演戏犹如今天电视里播出的“春节大联欢”节目一样,不仅演出时间长久,而且内容丰富多彩。
现存清宫演剧史料中最早、最完整的大年正式演戏安排要属道光二年、三年《恩赏日记档》记载的内容:腊月二十九日早,在淑芳斋演《迎年献岁》《德门欢宴》《饯腊迎新》《西池应瑞》;腊月三十日主要演的剧目有《昇平除岁》《福寿迎年》《藏钩家庆》《宣扬文德》《招商》《珍珠配》《扯本监放》《白袍评功》《三代》《金庭奏事》《瞎子拜年》《如愿迎新》等,演出地点根据皇帝的行程安排分别在淑芳斋、养心殿、重华宫。
不难看出,上述戏目的内容均与吉祥如意,除岁迎新相关。清代的皇帝都爱看戏,如乾隆皇帝过大年在重华宫举行茶宴时会看戏,有时会亲自上台表演;咸丰帝爱看戏,也爱唱戏,有时还指导太监演戏;光绪不仅喜欢看戏,甚至会打鼓伴奏。
紫禁城的大年礼俗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皇帝与百姓一样,在新年里对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有着浓厚的祈盼。不仅如此,这些活动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