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让无数影迷“回味无穷”。一些关于前沿技术的思辨也不断从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中诞生,引导影视作品科技创新走上康庄大道。
我国有学者指出,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这让我们感到自己很自由、成功地征服了自然。可问题是,我们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当人类运用现代的技术对自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时候,它同时意味着人对自己也进行了完全的征服和控制。现代人经常谈的所谓异化状态,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成了机器的工具,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
要进行什么样的科技创新,这个关于方向的问题有时是通过科幻文艺特别是影视作品在社会中放大,进而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和探讨,指引未来的创新方向。
有人在2018年进行了一次科学与影视融合必要性调查,接受调查的551名“95后”学生中,有90.3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将科学顾问引入相关影视剧组,以提升科学内容在艺术表达过程中的准确性。在调查中, 《阿凡达》《生活大爆炸》等好莱坞制作的影视作品以及《动物世界》等我国优秀科普节目,成为这些“95后”大学生心目中印象深刻的科学传播与影视融合的典范。
2019年以来,科学元素在我国文艺影视作品中不断丰富,我国优秀的科学文艺影视作品特别是自编自导的科幻大片已经具备土壤。
2019年以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科技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许多科技前沿成果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影视这种大众文艺形式将科学普及门槛降低,能最直观地将科学形象、科学知识等传递给大众,让他们看到更多富有科学精神的影视文化产品。
2019年,“破冰之旅”已经展开。《流浪地球》等的成功无疑给科幻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科幻电影中越来越多出现中国面孔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会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既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也“与世界各国拥有共同的未来”。中国能够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科幻和科普作家刘兴诗曾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列举了我国古代能够展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动人故事,他认为,在未来创作中,需要组织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电影人一起策划创作剧本,才能创作出科学文艺影视的精品力作。(林 颐)
图为《流浪地球》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