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湖大渠荡 江苏汾湖高新区党政办供图 |
上海青浦风景 受访者供图 |
金 凤 刘思江 本报记者 王 春 江 耘 实习生 黄龄亿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长三角,以全国2.14%的土地,承载11.7%的人口,产出20%的GDP,是中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饱受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的袭扰。
然而,自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
清风拂碧波,细流通江海。一年间,长三角生态环境治理从“各扫门前雪”,向“众人划桨开大船”转身,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端高新企业在长三角开枝散叶,司法保护、司法协作,为绿色发展构筑“护城河”。
这片“世界著名湖区”,正以一抹绿色,勾勒经济发展新画卷。
江苏:六项机制让区域治水一体化
“交界河道的水葫芦太多了。”前不久,江苏苏州吴江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沈晓华在巡河时,发现村中界河芦墟塘里,浩浩荡荡飘来了几十平方米的水葫芦,他赶忙拍下视频发到微信群里。
很快,汾湖湾村的交界村、浙江嘉兴嘉善湖滨村党总支书记杨建国在群里回复,“好,我反馈到镇里。”另一座交界村、浙江嘉兴嘉善鸦鹊村党总支书记凌杰几乎同时发来消息,“外河(野猫圩荡)我们镇水机站在清理。”
在沈晓华看来,在一年前,这种效率还难以想象。“没有联动前,发生水葫芦危机,大家都相互推诿,觉得今天在我这边,说不定明天风向变了,就吹到你那边了,大家没有沟通渠道,也不联系。”沈晓华说。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吴江作为江苏省唯一与上海和浙江都接壤的地区,绿色发展成为核心内涵之一。沈晓华迅速与江苏、浙江、上海交界的5镇18村的负责人建立协调沟通机制,高效解决交界处河道认领难、管理难等问题。
吴江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吴江先后与浙江省秀洲、桐乡、南浔、嘉善以及上海青浦等地建立了“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合河长、水质联合监测、水环境联合执法、河湖联合保洁、河湖联合治理”六项机制,形成了区域治水一体化的格局。
今年7月,江苏省委专门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提出“六个一体化”,其一便是绿色发展一体化。
“绿色发展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江苏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江苏将统筹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产业布局优化。同时,将依托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推进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加强司法保护、提升司法协作是题中之义。2019年6月,上海崇明法院、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与江苏的3个法院,共同签署《长江口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11月5日,沪苏浙皖高级人民法院会签《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框架协议》等文件,构建起长三角区域环境资源案件联动协作机制。
上海:打造绿水青山“样板间”
秋日的阳光斜射在上海青浦跌宕错落的湖荡上,贯穿太湖与黄浦江的太浦河向前延伸,从苏州吴江流经浙江嘉善,再到上海青浦。苏浙沪“犬牙交错”的太浦河,饮水安全与防汛抗旱是大事,但同一条河流,上游认为太浦河是太湖的泄洪通道,下游则坚持要求太浦河应是清水通道,如何协调?
“正因为种种限制,所以才有必要选择示范区率先先试先行,尽快形成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刚刚上任的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说。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这些省界上错综复杂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事实上,青浦一直以来被称为“上海的西大门”,是上海唯一和江浙同时接壤的行政区域,背靠虹桥枢纽,面向江浙广阔腹地,同时作为进博会的永久承办地,青浦正逐步从“上海西大门”成为“上海之门”,在一体化发展中承担着示范区先试先行的龙头带动责任。
青浦区区长余旭峰表示,因此从去年开始,青浦加强了青西地区现状排查、空间资源管控和腾退力度,推进青西三镇建设用地减量化,目前二级水源保护区涉及194家工业企业100%关闭。
2018年,华为选择将研发中心落地青浦区金泽镇“蓝色珠链”北岸,青浦区打造绿水青山“样板间”的引领作用也逐渐显现。“一体化示范区要体现‘三高’的定位,即生态环境的高颜值、产业发展的高能级、公共服务的高品质。”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忠伟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突破口。”余旭峰表示,青浦将和江浙毗邻地区共同承担起国家战略使命。
浙江:控制源头严把产业准入标准
上海青浦区有21个自然湖泊,朱家角、金泽和练塘三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浙江嘉善拥有55个湖泊和一个西塘古镇;江苏吴江被称为“百湖之城”,有320个湖泊,同里、震泽、黎里三个古镇。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三个县区,其共同特点就是水网密布,生态良好,这也注定了三地未来要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
嘉善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门户”,以“水域共保一体化”实现生态共建共治共享。
嘉善县委长三角办主任张赟介绍,嘉善与青浦、吴江共同签署太浦河水源地保护、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体化示范区监测信息共享等合作协议,建立省际跨区域联合协作机制,探索以“上游主动保护下游,下游支持上游发展”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性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推进湿地水系保护,严把产业准入标准,加强污染源头联防联治。
此外,嘉善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在盘活空间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新高地、引育高端项目等关键领域下大力气。
在招商选资上,嘉善不引入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走高端科技、绿色发展路线。该县聚焦数字经济、智能传感器、氢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端高新产业,面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各类产业园区、海外驻沪办事机构和中介机构,开展“双招双引”,成功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香港立讯智能电子项目等高能级产业项目。
“示范区并不是将三地现有标准、制度简单叠加的终点,而是一体化建设的新起点。未来三地将跨越省界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厚植生态底色,打造高能级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供给公共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开好局。”张赟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