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广州高新区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
本报记者 叶 青 通 讯 员 郭哲涵 李周耿
广州科学城将打造成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广州高新区供图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总书记的这句话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前行。”在广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说起一年前习总书记的到来,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董事长姚维兵依然十分激动。

    2018年10月24日,习总书记来到广州高新区核心园区广州科学城视察,同在场的民营中小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这为全区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年来,以明珞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中小企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更引人瞩目的是,广州高新区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为广州乃至全国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探路。

    先行先试促民营企业转型增效

    在明珞创新体验中心,3个5G基站已在测试使用,首条5G智慧产线即将落地。明珞的两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即将引入5G技术,助力中国智造的转型。过去一年里,明珞以赋能中国制造业效率提升与转型升级为使命,依托创新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质变。

    创新不止于此。明珞研发出全球首台自动钻孔机器人并走出国门,在南非、北美等地已投入使用。在汽车行业方面,明珞“朋友圈”越来越多,与日本丰田汽车总部开展生产线数字制造示范项目合作。这是丰田汽车在全球第一次开展类似合作。“按照正常时间需要半年才能完成,明珞仅花了一个月就高效交付。”姚维兵说。

    当时同在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周振,至今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是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办大事?”他思考着如何践行习总书记的讲话。

    “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禾信坚持从事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已建立了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生产线。周振说:“要从一个创业团队变成能帮助国家解决某一个技术‘点’。引领行业发展,才是真正的办大事。这一年,我们的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质谱仪应用范围从环保拓展到医疗检测、食品快检等领域,企业业绩增长近50%。”

    目前,禾信正在加紧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同时加速建设质谱产业园。

    明珞、禾信只是一个缩影。广州高新区还有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它们勇闯国内“无人区”,不断攻克核心技术。如国内第一家研发出电磁屏蔽膜的方邦电子、建立国内首个印刷显示公共技术平台、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聚华显示、国内唯一掌握复印机有机光导鼓制造技术的麦普数码,都正成为广州乃至广东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完善创新体系为企业“保驾护航”

    明珞、禾信等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背后是广州高新区日臻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

    广州高新区是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也是广州民营中小企业的主战场。目前,全区聚集中小企业超过两万家,呈现出“3个80%以上”的特点: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虽然我区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办了一些大事,但现阶段企业发展仍然存在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人才引留难、整体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广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去年11月,广州高新区发布了“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这些措施条条是“干货”,力求实现“削切融资高山、跨越转型火山、融化市场冰山”。政策兑现惠及企业3800家。该政策与“金镶玉”“风投10条”“区块链10条”“IAB政策”一道引领了全国产业政策风潮。特别是落实“3个百亿”政策破解了融资难题,建立金融创新服务超市,搭建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促进“个转企”“小升规”,全面激发了资本市场活力。

    今年9月,广州高新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正式发行,标志着我国首只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作为首批参与的试点企业,广州华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银健康)获得2300万元融资。“当前银行的风控体系要求借贷企业必须要有抵押物,而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适用现行的借贷融资逻辑。但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面市,将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华银健康创始人、总经理黄春波透露,目前华银健康正在全国扩建实验室。

    为了给“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提供制度保障,一年来,广州高新区用“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大胆削“繁”、治“拖”、破“堵”,在广东省范围内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获批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全省率先推出44证合一,在全国首推政务服务“秒批”清单。223个事项立等可取,形成了“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来了就办、一次搞定”等系列改革品牌,迈出了“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快节奏。

    在广州高新区创业多年,黄春波最大的感受是区里不遗余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无论是项目引进,还是购买高端设备,都能顺畅沟通快速解决。”他下定决心扎根于此。

    瞄准关键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探路

    “要让‘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应瞄准关键和核心技术。在原始创新上率先求突破、走在前,打造中国核心和关键技术新高地。”广州高新区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耀尧表示。

    一年来,广州高新区大力支持创新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推动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优秀企业”培育链条;通过全社会投入研发资金118.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全广州市第一,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未来领军型创新企业群初具规模。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冷泉港实验室、再生医疗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等产业研发平台相继落户。

    “我们将率先在全国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为广东乃至全国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探路。”该区政研室改革协调处处长曾繁荣表示。

    “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重要科研机构和交叉科学研究平台在区内布局,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大胆开展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创建民营中小企业创新型实验区”“探索‘科学家+企业家’发展模式,开展培育科学企业家计划”……即将实施的《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建设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先行示范区方案》把创建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区摆在重要位置。

    习总书记视察广州科学城时,深切寄望广州科学城“五年实现更大的变化”。“如何变?变成什么样?我们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即空间拓展、功能提升和政策创新,核心是功能提升。”广州市黄埔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黄孝恕说。

    功能定位在新制定的《广州科学城“五年大变化”行动方案》中有了具体的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方案提出,到2023年,实现六个方面大变化:发展空间实现大优化,形成“一核三区两轴”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突破,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现代产业集群迈上大台阶,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民营及中小企业实现大发展,形成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品牌;高水平开放形成大格局,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生活生态环境实现大提升,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这一切变化,让姚维兵强烈感受到广州高新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创新扶持力度。“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绝非一蹴而就。”他说,“这有利于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走出去的步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