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举办的第一届“薯王”大赛。马媛媛摄 |
宁夏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农民姜晓勇自家地里一个长35厘米、宽20厘米、净重2.4公斤的马铃薯,在科技厅驻村扶贫工作队举办的第一届“薯王”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获得500元奖金。
“种了一辈子洋芋,近两年才开了眼。科技厅引进的新品种不仅个头大而且产量高,比去年能多收三成以上,还是科技给力!”10月17日这天是国家扶贫日,看到了脱贫希望的姜晓勇喜笑颜开。
2018年初,科技部农村司聚焦宁夏深度贫困区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肉牛和冷凉蔬菜五大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与宁夏科技厅联合实施了“科技支宁”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区内外百余专家和千余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六盘山片区国家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了一批国内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科技的指引下,千千万万个姜晓勇正逐步推开全面小康的大门。
聚焦优势 科技扶贫吹响号角
有机肥捐赠,扶贫政策有奖问答,科技脱贫示范户表彰……
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关桥乡方堡村,形式多样的科技扶贫专题活动将现场气氛烘托得十分热烈。“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科技扶贫工作的认可。”科技厅驻方堡村第一书记穆海彬深有感触。
黄土高原上,老百姓与贫穷的抗争千百年来一直未歇。曾几何时,地处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成了贫困的代名词。然而,扶贫若没有了科技支撑,困难群众只能是被动“输血”而不会“造血”。于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了“拔穷根”的先锋。
2002年启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2012年实施科技扶贫指导员制度;2014年又推出干部驻村制,向1100个贫困村每村选派两到三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两年时间扎根农村,疏通扶贫“最后一公里”。2017年12月,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提出:“组织国家级专家在宁夏贫困地区实施全国成熟适宜科技成果的示范转化,助推宁夏脱贫攻坚。”紧接着,科技扶贫东西部协作行动应运而生……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科技厅驻高台村第一书记曾明总结说,扶贫“三好政策”首推“送好科技方”。即用科学观念扶志,用科学技术扶智。接下来依次为“念好土地经”“铺好产业路”,三管齐下,为群众增收脱贫搭建主渠道。
发展产业 多个项目收效良好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这是宁夏科技工作者在扶贫一线的深刻体会。
高台村是关庄乡一个偏远的深度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联合宁夏大学科技扶贫指导员在这里打造了500亩“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还建立了千亩油菜和西芹、藜麦科技示范基地以及生态养鸡试点,引进生态农业公司建立林下经济示范点,以提高群众脱贫能力。
方堡村则制定了科技支撑扶贫的“1233”助推计划,建立起500亩香水梨高效节水科技示范基地、生物发酵床养牛技术示范点及17座设施韭菜科技示范大棚。
“科技支宁”东西部扶贫协作行动项目,亦开展得如火如荼。
十一前后,几场秋雨为海原县小杂粮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带来了福音。糜子和谷子被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腰,静待收获。
随着渗水地膜波浪式穴播技术的应用,海原县2018年就创建了小杂粮全程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当年示范区降水利用效率提高了80%,糜子、谷子亩产分别由100公斤、150公斤增加到200公斤和300公斤,杂交谷子亩产最高达646公斤,创宁夏历史之最。
为加速该技术成果推广,宁夏科技厅今年联合农业农村厅实施了“贫困区小杂粮高效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在宁南山区五县建立了5个科技示范基地共2920亩,推广以杂交谷子为主的先进技术10万亩。
“从目前的长势看,小杂粮有望再获丰收。以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估算,仅此项目的实施就可增收1亿元以上。其他4个产业项目也定位精准,收效良好,科技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徐小涛说。
创新模式 积极推动精准扶贫
科技,为宁夏脱贫攻坚战役照亮了前进的路。
10月17日,宁夏发布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区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3.4万人,目前剩余贫困人口1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9%下降至3%;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56元增加到9298元,年均增长11.4%。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宁夏近年来实施‘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扎实推进‘六大行动’,制定各种奖补政策,指导贫困地区大力发展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这部分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介绍说。
统计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宁夏分别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9.96万人、10万人、9.4万人,累计脱贫29.36万人,占总脱贫人口的58.5%,目前盐池、隆德、泾源、彭阳四县脱贫摘帽。
科技扶贫工作者早已做好决胜脱贫攻坚的准备。
除了“五县一片”科技局配合开展各项工作外,各科技扶贫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派出单位也积极优化管理体制,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一期间,宁夏首家校园脱贫助农超市在宁夏大学开业。这是该校科技扶贫团队利用“互联网+农业”解决优质农产品“卖难”的又一创举。
“以科技扶贫+消费扶贫来推动精准扶贫,这是一次有益尝试。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让扶贫触角延伸地更广,效果更好。”来自宁大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科技扶贫创新派代表刘平老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