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1日 星期二
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发力
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一路同行
本报记者 刘 垠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探索出一条以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始终与创新相伴而行。
视觉中国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不可或缺的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探索出一条以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始终与创新相伴而行。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体制改革一马当先,持续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突破影响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70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大致分为6个阶段。

    1949—1977

    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从零起步。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同年,新中国首个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出台,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以及今后12年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间,我国逐步形成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集中型科技体制。

    那时,在国内外环境不利、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集中计划型科技管理体制使有限资源投入到少数战略性领域,助推我国科技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1978—1984

    挣脱束缚吹响号角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科技体制,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我国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导致科技体制存在的弊病显现,科技与经济脱节,条块分割导致科研机构设置重叠,难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于是,科技体制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后率先启动的改革之一。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重大论断,使全国上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开始了对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此后,一系列科技规划、计划相继实施,国家设立中科院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等,吹响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号角。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1985—1994

    指明方向全面启动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也为科技体制改革指明方向。1985年到1994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科学技术体制的决定》出台,明确改革的目的是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

    1995—2005

    承上启下逐步深化

    1995年至2005年,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10年,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期间的改革措施推进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今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为科技政策的主要脉络。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并首次从体系构建的角度确立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目标。“稳住一头”旨在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放开一片”强调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标志我国科技体制进入新阶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自主创新以及科技产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科研机构为企业搭建平台。这一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系统调整科研院所的布局结构,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2006—2012

    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06年至2012年间,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这一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指针,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006年2月,中央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纲要》具体明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推进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等方面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2012—今

    直击难点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这一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密集发力,包括改善营商环境和鼓励创新等政策接连而至,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呈现出全面推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新局面。

    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管理科学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从八大方面30个领域着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围绕10个方面提出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直指科技体制改革难点,这一方案也被称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施工图”。

    2016年5月,新时期推进创新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明确了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各项科技体制改革举措不断细化落实,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被逐步破除。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强调,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最近几年间,有关部门频频发出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的政策“大礼包”。比如,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等;持续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改革,解决“报销繁”、清理“四唯”等一批务实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