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 书记省长谈创新
科技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最强动力,更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福祉,也因此成为万众瞩目的“一把手工程”。当新时代的大门徐徐开启,创新驱动,转型聚变,需要空前的力度、坚毅的决心,更仰仗超前规划,卓远思维。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两会面对面 书记省长谈创新”专栏,延请地方政要为读者展示当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新战略、新行动、新思维。——编者
站在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列,海南向着梦想奋力奔跑。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赋予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使命,吹响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嘹亮号角。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给海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省上下为之鼓舞。”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近一年来,全省上下都很珍惜、很努力、很拼搏,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蹄疾步稳,开局良好。
“开局良好,主要体现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出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刘赐贵说,海南在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全省重点园区“六个试行”极简审批改革入选全国28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率先完成省级机构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取得进展;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正式上线,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设立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金融领域制度创新成效明显;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超级医院等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成效。
人才一直是海南发展的短板,如何吸引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来海南为外界关注。2018年以来,海南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理念,着力从人才发展等方面入手,夯实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
刘赐贵介绍,通过大力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海南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4.2万名,其中高层次人才890多人;同步实施“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工匠”、党政人才、重点产业人才、农村人才等培训计划,共培训各类人才59万人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次提到海南,对推进海南自贸区、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我国其他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海南底子薄基础差,下一步如何瞄准短板,发力出招,打牢基础?
“海南是在较为薄弱的基础上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当务之急是切实补齐人才、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短板。”刘赐贵说。
在补齐人才短板方面,刘赐贵表示,海南将深入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突出多元化、国际化、市场化特点,协同引进人才、平台、团队、项目;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形成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叠加优势;对国外和港澳台人才来琼服务提供便利的出入境、居留和个人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国人才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在海南就业创业生活营造良好环境。
(科技日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