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7日 星期四
怎么做,科技民企才能吃尽政策的“饼”
本报记者 俞慧友
视觉中国

    “我们属于矿山环保行业,湖南省宁乡市委市政府和经开区,给我们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不久前,我们还获得了宁乡‘研发创新机构支持资金’的支持。”3月3日,在湖南省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飞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翼股份)董事长张泽武,拿出一份红头文件,高兴地递给科技日报记者。

    飞翼股份,是一家研发矿山膏体充填技术与成套装备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先后研发出多项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的技术与装备,属于典型的绿色环保工程装备企业。

    获得这笔“研发创新机构支持资金”的,不仅有飞翼股份,还有当地多家科技企业。他们都获得了由宁乡市委市政府给予的50万到200万元补贴,这个“红包”用于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加大投入。

    让这些企业倍感温暖的,不仅是资金支持,还有政府的关怀和政策上的“获得感”。

    不过,这样的获得感似乎还不够。“全国各地都在出台各类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政策是好的,但政策的‘饼’就‘挂’在那儿,我们却常常‘够不着’。”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主说。

    怎么做,政策才能让民企有更多获得感呢?

    扫除认知盲区,让民企享受更多实惠

    “中小微民营企业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因此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产、销售等环节,并未投入足够的精力研究政策,这也是造成政策落地‘打折’的原因之一。”面对科技日报记者的提问,湖南省科技厅高新处调研员、省高企认定办主任王红说。

    王红介绍,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来引导和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看,政策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是“生产力”。学好、用好政策,必然能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各部门费九牛二虎之力,研究制定适应各个层次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引导政策,但部分企业因不了解政策而错过,能不可惜吗?”王红说。

    叹息之余,王红也提到了企业的另一个认知“盲区”。部分企业将与政策有关的项目申报、资质认定等工作,全权交给中介机构,做起了“甩手掌柜”。由此没享受到政策红利,却认为是政策“门槛高”。“企业没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理解政策,没朝政策引导的方向去努力。”她建议,企业、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应加强对政策的认知,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学习。

    王红进一步解释道:“在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上,从没有民企和国企之分,都是一视同仁。事实上,1995年湖南省人大就制定出台了《湖南省民营企业管理条例》,引导企业进行方向性的创新发展。因为有这些政策的支撑,湖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承担各种科技项目最多、最活跃的群体。”

    不过,王红也认为,加大企业对政策的“知情权”,政府责无旁贷。因此,政府也积极着力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建立企业政策联络员制度,“教”企业在科研创新的同时,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以湖南为例,相关部门就拟着手建立涵盖各类科技企业培育认定、项目申报、政策解读、统计监测等内容的科技创新企业管理服务平台,以方便企业获取创新服务,享受科技政策信息。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激励措施更易落地

    “现在针对民企出台的政策措施不少。但有些地方的确存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回答过此问题。

    在解决政策文件“看着好看、念着上口、用起来比较难”的问题上,广东有个“小经验”。即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是要使政策设计精准、有可操作性。

    比如,广东省出台的“实体经济十条”中提出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实现全省销售电价平均每度降6分,政策实惠、好操作,颇受企业欢迎。但对工业用地等的优惠政策,落地不易。为此,该省修订出台了“实体经济新十条”,对工业用地等优惠政策进行修改完善,以方便操作实施。而该省出台的“民营经济十条”,则针对民企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成本高、办事难手续繁等问题,给出了59项具体实施措施。

    诸如此类实操性强的政策,的确让企业、特别是民企很安心。

    “不看营收、税收、发明专利等硬指标,不需要企业‘讲故事’,只要企业踏实做科技创新,按规定正常完成申报,就能切实享受到政策实惠。这就是企业需要的政策。”湖南新航动力产业发展部总监方静点赞投入4亿元启动的《湖南省支持企业研发财政奖补办法》。

    “政府给予企业研发奖补,让我们更乐于加大投入。毕竟只有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企业才能创新发展。这样具有持续性的好政策,就像头‘好牛’,可以带动企业不停往前走。”收到奖补“红包”的湖南长高思瑞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肖凤玲说。

    认同感“+1”的,还有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邓启云。“研发奖补政策是普惠性的,公平公正,实操性好。期待这样的政策能多多‘到货’。”他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除了出台政策,我们也要建设有效的政策落地评级体系,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解决政策落地问题。”王红补充道。

    把“珠子”串成“项链”,让政策更具系统性

    尽管如王红所说,科技类政策中,无国企和民企的“区别对待”,但当下民企能享受的技术创新政策还有待增加。政府在资金投入上,仍需增强针对民企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技术研发的支持政策。

    为此,王红建议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牵头组建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的资金支持力度,增设实用消费型技术创新和科技文化融合创新专项。实施“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年研发和技改项目较多、研发投入大的实际情况,改革现有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受限、立项后实施周期长的常规模式,支持企业持续创新。

    同时,王红还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税费减免和金融政策,推进中小微科技企业研发创新迭代、成果转化。

    针对全国各地推出的各类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民企希望政策具系统性。如韩都衣舍电子商务集团党委书记胡近东曾谈到,山东为支持民企发展多部门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政策。他认为,这些政策每一项都很耀眼,却难“系统集成”。他期待政府能打造“链条式”政策体系,把制度创新的“珍珠”串成“项链”,从“碎片化”到“模块化”,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发展进行多级助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