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走向现代的东京梦华

桂下漫笔

乔 地

    “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那一晚,在开封御河,脑子里始终萦绕着朱自清先生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然不闻95年前南国水乡那美妙的桨声,但在这北国的冬夜,黄的灯、红的灯、绿的灯,把八朝古都开封倒映在御河里的时候,却也让人出奇地心旌神摇。

    御河像一条玉带,北接龙亭湖,南连包公湖。入夜,机帆船代替了朱自清时代的“七板子”,沿河而行,移步换景,境随桥移。复建的宋代十大名楼——会仙楼灯火辉煌,万善街名吃密布,七盛角人声鼎沸、商铺林立,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大宋都城,再次演绎《东京梦华录》中的盛世景象。

    “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沟’。”倚在承平桥上,“老开封”马玉星看着眼前的繁华感慨道。同样对开封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有英国留学归来的建筑设计师贾鹏。“七盛角、半亩园、万善街,一路看下来,没想到开封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尤其是半亩园的仿宋古建群落、七盛角的醉人夜景,让贾鹏着迷,也吸引着他把“英国的生态小镇”搬来了这里。他投资1300万元,引入现代科技元素,开起了一家“大美之间”的民宿,也由此在开封带动形成了一个品牌民宿群落。

    如果要追根溯源,这缘于10年前开封开启的一个千年古都整体复兴工程。一千多年前,开封人口多达130多万,经济繁盛,是国际性大都市。以开封为都城的北宋,GDP占世界总量的40%,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科技和文化在世界上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今的开封,因为一批又一批城市建设者的执着,正再一次走上历史舞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文化的繁荣,才能让城市更有吸引力。在开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着行囊、走街串巷,寻找传统手艺人。他们用讲述被边缘化和被遗忘的传统技艺、手艺背后的故事,呼唤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渐被遗忘的城市文化。

    他们因共同的梦,聚在一起。自2015年12月开始,壹脉文化团队遍访全国67个城市或乡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手艺人近乎固执的坚守。在他们创作的七十余部原创纪录片里,有渐渐远去的二夹弦铿锵有力的发声,有默默无闻的泥泥狗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也有不为人知的传统文化动人心魄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见证,而传承人是非遗的活性载体,他们像国宝一样珍贵。”壹脉文化创始人张晓立说。

    但守望和推动,太难了。一路走来,辛酸、孤独、坎坷,甚至还有不解、冷漠,让这支团队步履艰辛。他们曾把自己比喻成蒲公英种子,在漂泊中执著地传播着非遗文化。直到2016年,因为有了建业的支持,壹脉非遗文化馆正式入驻开封七盛角文化民俗街,张晓立的非遗火种才有了落脚点和传承地。

    而今,在七盛角入口处,三五成群的游客,争相与非遗文化馆门口“迎宾”的两个泥人合影。非遗文化馆内,人们深情地触摸城市发展之魂,感动于文化的魅力与温度。这间非遗文化馆已发展成为开封市的文化地标,民间手艺与民俗街相映成趣,骨血融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