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话
在我国现代科技史上,众多饱学之士为推动社会革新、科学进步出以公心、呕心沥血。他们中有些人的名字尽管渐渐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但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今天我们要提到的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毕生致力于我国现代数学的教学和传播,他曾受教育部委托主持了我国第一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并带头编写了《高等数学》教材,他还是我国偏微分方程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他,就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朱公谨。
1902年7月,朱公谨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书香之家。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后又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院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27年,他凭借论文“关于某些类型的单变量函数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对变分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被学界认为是我国现代应用数学研究的最早文献。
哥廷根大学是当时的世界数学中心,这里汇聚了数学巨匠高斯、黎曼、希尔伯特等人,他们形成的哥廷根学派在近代数学史上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朱公谨在哥廷根期间师从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大弟子柯朗,同时哥廷根学派重视数学教育、热衷数学普及等优良传统,也对年轻的朱公谨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学成归国后,朱公谨就职于当时的交通大学,并先后在光华大学、大同大学、同济大学、中央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大学师范学院等多所高等学府任教。在教学上,他秉承并发扬了苏格拉底的教学之法和自然科学之数学化的思想,倡导“推科学之本源,并教之以治学方法”。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灌输已有的智识,却在指示如何获得智识的途径。教师对于学生,除因势利导、唤起兴趣之外,必竭全力训练他思想的能力,破除他固有的成见,纠正他思路的错误,使他自动提出问题而自加以解答。注重思想实质的分析和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养成严谨、精炼、准确的科学习惯,正是朱公谨传授给学生的数学思想精髓。
朱公谨授课范围极广,讲授过微分方程、数论初步、解析几何、复变函数、投影几何、应用数学等许多数学课程。凡有听过朱公谨讲课的人,都无不对他高超的教学艺术赞叹不止。交大1946届毕业生钱钟彭在50多年后回忆起朱公谨的授课依然回味无穷:“有一次,朱公谨先生讲课,题目是偏微分方程的特殊解。他没有照一般地分成抛物线型、椭圆型、双曲线型那么讲,而是由边界条件出发指出可以用各种方法,如逐步逼近、变分法等手段达到目的,触类旁通,充分发挥,显示了“条条道路都可以通向罗马”的妙谛。朱先生平时说话略有些口吃,但在课堂上讲课,不仅条理清晰,还口齿流利,滔滔不绝。我在听这次讲课时,如痴如迷,大有孙猴子在听菩提祖师说法时得闻大道的那份喜悦。”
朱公谨在普及现代数学知识方面成就斐然。中国数学会于1935年7月27日在上海成立,朱公谨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并连任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数学会成立后,决定出两种刊物,一种是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另一种即《数学杂志》。《数学杂志》是以传播数学、普及数学知识为宗旨的期刊,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全国性的数学普及刊物自此诞生。朱公谨作为《数学杂志》的常务编委,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不仅负责杂志的征稿,还在《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数学书多为外文原著。为更好地普及数学知识,朱公谨致力于翻译外文数学著作,如《代数精蕴》(连载3篇) 《数之意义》(连载3篇)。1937年上海沦陷,朱公谨特别翻译了他的导师柯朗的《微积分学教程》,并以此书表达爱国之情。除翻译外,他还写了很多高质量的通俗数学著作,如《变分学中之直接方法》《数理逻辑纲要》《数学认识之本源》《数理逻辑导论》《苏格拉底讲学方法的应用》《纪念黎曼》等。
朱公谨为我国现代数学知识的传播及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没有显赫的声名,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生诠释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对数学教育事业的执着。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