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利器加持 中国大洋第52航次启航
本报记者 陈 瑜

    一声长笛,“大洋一号”10日从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码头启航,将先后前往印度洋、大西洋执行中国大洋第52航次科学考察任务。

    这次为期230天、航程约23900海里的考察有何特别意义,有什么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将支撑我国建设性参与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大家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并不陌生,正在开展的“蛟龙探海”工程中,“蛟龙”只是代称,工程将覆盖我国深海大洋事业的各个领域,是全面规划我国深海大洋事业的顶层设计。

    本航次是“蛟龙探海”工程自2018年启动以来的第6个航次,承担着深海资源勘查与开发和深海环境监测与保护内容的重要任务,分A段和B段。

    其中A段为第一二三航段,为期150天,由海洋一所负责具体实施,主要在印度洋、大西洋开展资源和环境、生物基因资源以及多样性调查,获取调查区内环境基线数据和样品。B段分为第四五航段,为期80天,由海洋二所具体实施,主要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开展综合调查,获取样品和数据资料,以进一步了解合同区资源环境状况。

    “以往调查中,环境调查都是附属性内容,这次我们将资源调查与环境调查完全融合。”中国大洋第52航次首席科学家李传顺说,本航次将切实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合同义务,拓展多金属硫化物和深海稀土等新资源靶区,执行跨西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u形区生态环境调查计划。

    携带多件利器

    在“大洋一号”后甲板上,记者看到,“潜龙三号”“海龙三号”已被包裹严实。

    “这是‘潜龙三号’第一次被用于大洋航次。”李传顺告诉记者。

    在“潜龙二号”基础上优化升级的“潜龙三号”,是我国先进的无人无缆潜水器。在深海复杂地形进行资源环境勘查时,“潜龙三号”具备微地貌成图、温盐深探测、甲烷探测、浊度探测、氧化还原电位探测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大洋一号”此次还携带了两件利器——中深孔岩心取样钻机(10米)、电法探测仪。

    目前,关于海底表面硫化物的分布已基本清晰,但其深部的富集情况尚缺少依据。

    电法探测仪被誉为最有效了解硫化物矿床三维分布情况的科考“利器”,将其下放至距离海底30米—50米的位置后跟随船只缓慢前行,可利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与周边围岩电性和磁性的差异进行探测。

    要更清楚了解该硫化物矿床的空间分布和品位情况,更直观的方法是像陆地上一样,直接通过钻探获取海底面以下数米至数十米深度内的岩芯,从而得知硫化物矿床在深度上的分布情况。中深孔岩心取样钻机就是这样一种设备。

    “通过这两种手段,可以推断该热液区的资源量。”相关人士说。

    由于本航次调查任务十分繁重,为满足海上调查任务需求,“大洋一号”此次还配备了包括综合拖曳观测系统、电视抓斗、生物拖网、箱式取样以及CTD(温盐深仪)等常规调查装备。

    (科技日报青岛12月1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