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有人追逐“帽子”,有诺奖得主甘当副教授
龙跃梅

    “‘帽子’可能代表科研人员在某个时间的研究水平,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些有‘帽子’的科研人员永远走在研究的第一线。科技日新月异,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层出不穷,‘帽子’某一时段是‘合身’的,过了一定时段可能就‘松’了。”

    在公众印象中,诺贝尔奖获得者通常有较高的职称或职位,但今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让人有些意外——她只是滑铁卢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对此,唐娜在接受《滑铁卢纪事报》采访时解释称,如果自己不申请正教授,“又不会失去自己的工作”,所以就从来没申请过。“我只是一个有点懒惰的人,我做自己想做的事,(申请正教授)并不值得做。”

    唐娜的职位和解释都让人意外,因为我们平常看到,获得各种有影响力奖项的人,职称都非常高,“帽子”也非常多,教授基本属于标配。如果没有教授职称,基本与很多奖项无缘。

    也正因如此,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都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忙于更高职称的评选。而一旦评上了职称,就认为万事大吉,将科研、教学等都放在了一边,不再去研究自己的专业。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唐娜对于“帽子”的态度,表现出一位科学家对权位和权利的恬淡,对事业和专业的执著。唐娜的所思所想所为,很好地诠释了科学精神,与社会上很多人“熙熙攘攘”争帽子形成鲜明对比。

    唐娜的经历和选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我们应该摒弃“唯帽子是举”的选人用人标准。这个问题已经被诟病多年,但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应该看到,“帽子”确实是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标准。特别是在科研领域,“帽子”可能代表科研人员在某个时间的研究水平,但是并不代表着这些有“帽子”的科研人员永远走在研究的第一线。科技日新月异,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层出不穷,“帽子”某一时段是“合身”的,过了一定时段可能就“松”了。更为重要的是,“唯帽子是举”具有举旗定向的意义,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

    科研人员应该要以唐娜为榜样,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要被外界浮躁的环境影响而迷失方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某一领域要甘坐冷板凳,敢于对“帽子”说不,不要为了追求“帽子”而卑躬屈膝,不要为了追求“帽子”而虚度光阴,要将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把有限的时间用于默默坚守、刻苦钻研,这样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

    “唯帽子是举”与科学精神完全相悖,类似于缘木求鱼,看淡“帽子”则是对科学精神很好的诠释。唐娜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困难所惧,甘于坐冷板凳,锲而不舍坚持自己的研究,本身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我们应该打破“唯帽子是举”,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更多的“唐娜”能够脱颖而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