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功能性游戏,把“玩中学”这事做成有多难?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你是一名女战士,被困在了一个遭受太阳风暴威胁的星球上。要逃出困境,你就得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要慌,要实现这一切,你只需要一道一道做数学题。

    这是功能性游戏《微积分历险记》的故事背景。它由美国的Triseum公司开发,旨在将游戏与数学结合。9月18日,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分论坛上,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安德烈·托马斯(Andre Thomas)现身。他指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功能性游戏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2018年是我国功能性游戏元年,腾讯、网易等大公司高调布局功能性游戏。这些想让你“玩中学”的游戏,能撕掉游戏身上“玩物丧志”的标签吗?

    功能性游戏,不只是为娱乐

    功能性游戏,也叫严肃游戏(serious game)。有人调侃,把“严肃”和“游戏”放在一起,这搭配如同“不辣的重庆火锅”一样违和。

    其实,游戏在诞生之初就和教育有关。1956年,世界第一款电子游戏《双人网球》诞生于美国一家物理学实验室,其目的是向公众展示前沿科技。

    “我们认为,所有游戏都应该有功能,它可以被跨界应用到各个领域。”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琼说。

    功能性游戏并不是新东西。还记得你初学打字时用的“金山打字通”吗?只是,现在功能性游戏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也日渐受到了巨头青睐。从世界范围来看,它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了18.9%,是整个游戏行业整体增长速度的3.3倍。2018年,我国功能性游戏也迎来了规模化发展,自研和代理类游戏日渐丰富,涉及领域有文化、教育、军事和医疗等。

    《尼山萨满》,帮助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肿瘤医生》,让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他制定治疗方案;《坎巴拉太空计划》中,你成为航天航空工作者,制造并发射自己的航天器……

    游戏的反馈给得很直接:做对了给你奖励,做错了就无法通关。玩家在游戏营造的浸入式环境中,不得不反复学习,提高技能。“也许我们可以重新认识一下游戏。”刘琼说。

    开发需要多方携手,评估标准还很模糊

    当年为什么要开发《微积分历险记》?托马斯坦言,因为大学老师们发现,学生害怕数学,计算课的挂科率能达到三成以上。

    得让学生重新发现数学之美。团队从德克萨斯大学的实验室开始开发游戏,找来了数学教授、教育专家和游戏开发者群策群力。“要在教学和娱乐之间找到平衡。”托马斯说,“不能把游戏变成教学,否则失去了游戏的意义;也不能纯粹为了好玩,否则提升不了学生的成绩。”

    这个平衡并不好找。即使现在去看对《微积分历险记》的评价,也有玩家抱怨游戏过程不够酷炫,玩法过于单一,出得题目似乎太过简单……

    “评估功能性游戏比较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表示,“功能性游戏得做到‘好玩’还不能让人‘上瘾’。就算孩子喜欢玩,教育专家也会问你,真的有证据证明它能提升玩家的科学能力吗?”

    尚俊杰建议,评估的前提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比如,要研究游戏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研究学习理论和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应该要搞清楚,在这种虚拟环境下学习,它激发的脑神经区域,和真正开展科学探究时所激活的脑区域是不是一样?有了理论,才能铸造游戏化教育的未来。”

    腾讯游戏高级战略业务总监曹颖有同样的烦恼。游戏是感性的,但功能性游戏需要的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未来还得跟业界同仁共同努力,看怎样能更好地实现游戏的功能性。”曹颖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