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7月19日,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
这份“正副部长级”学生会干部名单公布之后,让公众瞠目结舌。正如一些网友调侃所言,“中山大学圆你部级领导梦”,更多网友认为这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讽刺。
大学精神的内核是一种不媚俗的精神,既是潜心向学的、纯粹的学术精神,又是引领社会、敢于不随波逐流的、正确的批判精神。大学精神也是校园文化抵御诱惑与腐蚀的盾牌。但是,这份带着括号、强调级别的学生会干部任免名单,让本应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敢于批判的校园,似乎成为一个追逐权利的名利场。对此,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谈到这件事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疑问:“这就是今天的大学。能求解‘钱学森之问’吗?”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出了当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大学作为一个社会道德与理性的凝聚之所,应具有高雅的文化品位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大学应当把教育学生如何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完整人格作为首要目标,在学习中净化学生的心灵、修养学生的品行、锻炼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的能力。只有培育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钱学森之问”才能得到破解。
近年来,我国推进教育改革的决心与步伐愈加坚定,特别是“钱学森之问”提出后,关于教育去行政化的呼声更加强烈。然而,这份学生会任免名单让我们看到,不仅学校的去行政化还远未实现,就连学生会这样的校内自治组织也沾染上官僚气息。
学生会作为学生自治组织,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服务,设立一些岗位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无可厚非。但是,强调学生会干部的级别,则不免让人产生联想,学生会干部的级别是否与相应的权力、地位和获取资源的便利度挂钩?学校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级别并昭告天下,映射出校园文化与价值观已发生严重的扭曲。崇尚创造、批判和社会关怀的大学精神,在此刻碎了一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会干部被授予级别不是个例,学生干部也从过去的先进群体到如今打上了负面标签。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招聘时明确提出不要学生会干部,在中小学班干部选举中也出现拉票、贿选现象,甚至有班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敲诈同学,这说明学生群体中对权利、金钱的崇拜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不少学生干部沦为“官迷”,醉心于“官位”。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其个体特质突显的因素,也是社会潮流、科学精神、人文素养长期催化的结果。“正副部长级”学生干部的问题出在校园,根子则在社会,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首先,大学校园文化应重塑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和卓而不凡的人文精神,使其以纯洁的理性和德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并以积极的姿态改造社会、引领发展。其次,应让学生会回归到服务学生的自治组织本位上来,弱化学生会干部的福利待遇,取消评优评先、保研、入党、选调生招考等优先权,终结学生会的官僚化趋势。再次,整个社会应营造尊重知识创新、尊重独立人格、尊重批判精神的氛围,淡化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官本位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只有这样,中国的大学才能培养出钱学森期望的杰出人才,中国的大学才能更快地迈向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