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台风大戏上演——
“山神”复活 三旋共舞
通讯员 孙 楠 本报记者 付丽丽

    10号台风“安比”于7月22日中午登陆上海崇明岛;就在它登陆的前一天,21日上午,另一个热带低压横空出世,并且逐步加强;而21日晚上,本已停编的9号台风“山神”在消失处又重新生成了热带低压,可谓再度复活。自21日晚间起,我国沿海出现了三旋共舞大戏。

    目前,台风“安比”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另一个热带低压经过巴士海峡,在台湾省东南方向的海面上,因强度不够,尚未获取编号命名;复活的“山神”以热带低压强度在北部湾横行,登陆在即。

    由于目前只有“安比”达到了台风强度,所以更为准确的形容是1个台风和2个热带低压共舞,或者三旋(热带气旋)共舞。

    既然“山神”已经消失,怎么会又复活呢?

    对此,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高拴柱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近期甚为活跃的西南季风。它源源不断地为“山神”的残留云系供应水汽,这让云系虽处陆地上空,仍得以保持其螺旋性。

    至于三旋混战会发生什么,高拴柱表示,三旋共舞,相互之间不免发生作用。

    当两个台风距离较近,可能出现“藤原效应”,即两个台风绕着相连的轴线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与位置依两个台风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除了互旋以外,还可能出现吞并、互斥等现象。

    但研究人员认为,一般两个台风在距离小于15个经度,即1500公里左右时,才可能相互影响。

    三旋共舞也一样,如果距离较远,也会独立发展。即便距离较近,在三个台风互相影响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其中两个的相互作用较重,另一个相对较轻。每个台风受到互相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地形、气候和海洋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是否会旋转、吞并或者互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高拴柱介绍,三旋共舞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三足鼎立”型,另一类是“一字排开”型,两种类型几乎各占一半。

    这次是典型的“三足鼎立”型,洋面上三旋的互相距离都小于1500公里,就目前台风的形势判断,它们之间可能发生间接作用,其中向西北方移动的“安比”和台湾省附近那个向偏东方向移动的热带低压可能会有一定的互旋。

    三旋共舞,通常来说会加大预报难度。

    一般来说,台风是快速变化的天气系统,决定它命运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等缓慢变化的天气系统。如果只有单一台风,它会沿着副高外围前进,路径相对明晰。但如果此时出现了双台风或者更多,一个本身变化就很快的天气系统,受到其他快变系统影响,预报难度自然加大,尤其是长时间的预报就更难了。

    “三旋混战听上去似乎不太寻常,但实际上,这并非罕见。”高拴柱说,海温高、切变小、初始有扰动,是台风生成的条件。如果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在广阔的西北太平洋暖海域多处有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很适合台风发展,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平均而言,三旋共舞每年约发生1.5次,大多数台风共存时间都很短,最短时只有数小时,例如,2001年的“百合”“韦帕”“范斯高”,以及2009年的“凯撒娜”“芭玛”“茉莉”都只共存了6小时,所以有时会被人们忽视。

    比较极端的有2000年的“桑美”“宝霞”“悟空”,他们共存了180个小时,超过了一周。更为巧合的是,2006年时,“桑美”“宝霞”再度携手来袭,并且最终和“玛利亚”形成三台混战,带来较大伤亡。其中2006年时,“桑美”吞并“宝霞”,重创福建和浙江,拿下“风王”称号后被除名。

    事实上,不仅是三旋,台风资料库显示,在西北太平洋上还曾经出现过十几次“四旋共舞”,还有一次经典的“五旋共舞”。(科技日报北京7月22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