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目前,中国科学院2018年第二季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筛选”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进行中,预计在7月初开启网络投票通道。
据了解,中科院的该“亮点筛选”活动已进行了3年,活动每季度举行一次,每次网络投票持续两周,公众可通过活动官方网页或者“中科院之声”微博、微信进行投票,支持赞成的成果或工作。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每季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投票和传播过程中,不仅向社会集中展现了本季度中科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的科技成果和显著成效,还向公众普及和传播了科学知识。特别是增进了相关行业企业对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开展项目合作与应用推广拓宽了信息渠道,显著提升了中科院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
严庆表示,组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建设一个展示和沟通的窗口,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了解,反映中科院院属研究机构的重大成果对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激励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发挥主体作用,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
已经形成制度化和流程化
“亮点筛选活动已经形成制度化和流程化,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固定下来,长期推进。”严庆说,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已组织完成2016年度、2017年4个季度和2017年度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的亮点筛选工作。共筛选出季度亮点27项、年度亮点18项。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着力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严庆介绍,中科院积极响应并实际落实,启动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在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并落地转化、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创新载体的同时,开展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筛选活动,并特别设置了公众投票环节。
谈及亮点工作的评判标准,严庆说,一是成果要质量过硬,另一个就是要向公众进行比较充分的宣传。在评比环节,中科院会面向全网对该季度内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事件进行网络监测。同时,作为网络监测的补充,还通过院属机构和科技促进发展局提供有关重大科技成果事件的线索和关键词,加强定向检索。然后,根据发布媒体类型及其权威性、浏览量、转载量排序等,选取成果质量和在公众中影响力较高的成果转移转化事件,组织网络投票。根据投票结果,最终选取季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如今,“亮点筛选”活动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严庆表示, 在亮点工作的筛选中,通过有效组织和推广,从中科院层面指导各研究所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宣传工作,极大地激发了研究所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亮点”是精品中的精品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筛选工作中,优选7项候选亮点工作进入网络投票环节,最终“机场安检智能识别系统在国内61家机场应用”“国产核燃料贮存和运输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和“抗肿瘤新药CYH33对中国人种特色肿瘤抑制活性表现优异”获得前3名,成为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严庆介绍,这些经过公众和媒体投票认可的亮点工作,部分创新成果是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部分创新成果是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行业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部分创新成果是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环境生态安全,可以说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精品中的精品。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现已在国内61家机场的555条安检通道进行了示范应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制的碳化硼增强铝(B4C/Al)中子吸收材料为“龙舟-CNSC乏燃料运输容器”全面国产化提供了重要支持,并通过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验收。而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抗肿瘤1类新药CYH33,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