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国际滨”起舞,跳一曲“世界华尔兹”
本报记者 江 耘

    编者按 在日前举行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035工作座谈会”上,10家高新区一同分享建设经验,远瞻未来挑战。这其中,有多年位列高新区第一方阵的杭州(滨江)高新区,也有刚刚进入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序列的合肥高新区。

    从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到构建前沿技术的城市试验场,打造全球科技与产业创新策源地的路上,他们正各显身手。

    6个月,是麻省理工毕业的殷邦琪在浙江杭州国家高新区(滨江)创业的时间。

    6个月,他创立的浮冬数据已获得了上市公司的风投,并承接了企业相关业务,一家新兴的科技公司就此冉冉升起。

    这样的创业速度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内并不鲜见。近年来,该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坚持“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的战略,走上了一条因产业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国际化蝶变之路。

    2017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千亿元。如今,在最新的全国高新区排名中,杭州高新区(滨江)名列第四。这家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全球高效配置资源并涌现出一批世界级高新企业的高新区,也被坊间美称为“国际滨”。

    20年执着孵化路

    年新注册企业超8000家

    “滨江就是一个大孵化器。”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格局和理念。

    20多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政府推动创新的重要抓手,从钱塘江北的科创中心到江南的海创基地,一个覆盖杭州高新区的孵化器格局已构建完成。目前全区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49个,其中国家级19个。

    一直以来,滨江不乏知名企业,甚至是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以阿里巴巴、网易为首的智慧互联产业集群,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为主的智慧安防产业集群,以新华三、华为通信为代表的通信制造产业集群都是“国际滨”的亮眼标签。

    “这些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在杭州高新区区长金志鹏眼中,“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小企业都必不可少。

    由此,哺育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也就显得弥足重要。“区里提出,要把孵化器搞得大大的,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杭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汤茵告诉记者,要通过孵化确保优质企业源源不断,培育更多像阿里、海康威视一样的领军企业。

    实践也足以证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孵化器建设之路是正确的。如今,杭州高新区(滨江)每年新注册企业就超过8000家。作为最早破壳而出的企业之一,聚光科技在不到10年间就坐上了国内分析仪器行业销售额头把“交椅”。

    金志鹏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还要继续加快推进孵化器转型升级,转向以“场地+服务+资本”为主的创新服务综合体。

    既当“店小二”又当“良医”

    73平方公里孕育41家上市企业

    “我觉得这里和硅谷很像!”

    10多年前,3个年轻人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租下两间90平方米的办公室,创办了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个人中,从美国归来的范渊曾如是感叹。

    而今,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安恒已成为拥有1200多名员工的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企业“翘楚”,而“国际滨”创新跃升的脚步也大大超乎了年轻人们的想象。

    在这里,“鞋论”与“奶论”,成为政府服务企业的两套流行理论。

    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政策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如鞋子要随着脚的长大而变大。“因此,瞄准产业发展态势以及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我们努力做到精准服务。”汤茵举例说,杭州高新区(滨江)今年3月发布的“1+X”产业政策已是3.0版本了。

    牛奶常常是有限的。从“奶论”观点出发,杭州高新区(滨江)在资金扶持上,特别注重对高质量发展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倾斜。去年,该区共计投入20亿元左右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业。

    其实,安恒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范渊曾一度困难到要卖掉杭州惟一的住房来维持发展。在最困难之际,是政府的雪中送炭化解了企业瓶颈期的诸多难题。

    “我们政府服务有‘三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汤茵介绍,滨江政府不仅是“店小二”还是“良医”,能够为企业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并最后做到药到病除。

    在政务服务和政策配套方面,汤茵对高新区很自信。她表示,全国各地在服务企业发展上都有各种政策,“在政策相同时,我们的兑现一定是最好的;在政策不同时,我们的服务一定是最好的。”

    正因为如此,如今这片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孕育“出产”了41家上市企业,并计划到2025年达到100家上市企业。

    大手笔引进来走出去

    100多家企业研发触角伸向海外

    在万物生长的“立夏”节气,杭州又多了一个专属“人才”的节日——滨江人才节。

    “把人才搞的多多的,把技术搞的棒棒的,把产业搞得强强的,把城市搞得美美的。”四句响亮的口号,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思路的通俗表达,也是其打造世界一流高新园区的至上武器。

    今天的“国际滨”人才济济,区内已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4人,“省千人计划”143人,“国家万人计划”18人,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700余人次,年均新增大学生就业2.5万人左右。

    几个月前,杭州高新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的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也已正式落户。汤茵介绍,研究生院将学习美国加州大学的办学模式,创新研究院则由7个院士领衔,下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空间智能自主系统研究中心、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在她看来,这个大手笔将为滨江带来更多的智力支撑。

    除了引进来,“国际滨”的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去年,海康威视在美国硅谷和加拿大蒙特利尔设立研发机构,分别专注于技术研究和工程研发。“我们要把技术创新的探头安在全球创新的最前沿、人才集聚的最高地。”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认为,强大的研发能力是企业抢占海外高端市场的利器。

    与海康威视一样,杭州高新区(滨江)有100多家企业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或组建研发团队,甚至包括启明医疗、安恒信息、维灵科技、生捷科技等一批拥有中外研发“双引擎”的初创型企业。

    “未来我们期望:走在滨江,随处可见产业大厦,随处可见绿地公园;人们在这里,工作时很忙碌,生活时很休闲,真正无愧于‘国际滨’的美誉。”詹敏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对标世界先进城市,聚焦产业国际化、人的国际化、环境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全方位打造特色彰显的“国际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