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包海霞
先进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石,我国在这个领域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5月11日在江苏常州大学建校40周年发展大会的院士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思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尽管我国先进材料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在基础研究与应用上没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缺乏原创成果,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和重点产业的需求。”
常州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魏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电子、航空、能源等领域先进中高端材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过去,我们在先进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没有坚持做到底,致使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没有大的突破。
“先进材料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过程,不是仅靠单一的基本原理研究就能取得原创性突破。”解思深说,一些机构和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期稳定的投入,缺乏长远的坚持,致使许多关键研究出现“断奶”现象,半途而废。
据介绍,我国先进材料起步晚,并长期受国外技术封锁,而且先进材料投入大、风险大,无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问题,需求多学科配合解决。拿集成电路产业来说,这么多年,国家和地方投入也不少,但集成电路很多芯片仍依赖进口,仅去年进口芯片花费超过2600亿美元。
如何突破现状?常州大学校长陈群看来,我国亟待以先进材料支撑产业变革。因此,加快发展先进材料产业非常重要。高校应主动承担起为先进材料发展提供前沿性技术攻关、优秀人才培养、基础与应用研究支持的历史使命。同时,要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努力产出一批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标志性成果。
解思深提出,我国在先进材料领域要取得重大突破,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有效解决好重大项目的“断奶”现象;要重视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要重点鼓励一些有实力的科研院所、企业,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支持创新成果在产业的应用,推进先进材料不断走向高端,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