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过国忠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在江阴市华西村采访,听到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华西村可用资金、纳税再次实现“双增”。今年1—3月,上交税收近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3%。
华西村,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新时代新农村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在转型发展上,同样面对着多方面的困难与压力。华西能够步入高质量发展,在华西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昌眼里,关键在于有一个创新发展的带头人,用新思路解决了转型发展的“难”。
杨永昌所说的带头人,就是今年55岁的现任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
“华西原来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都与新时期、新要求不相适应。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吴协恩说。
创新离不开科技人才。2016年,华西村突出问题导向,实施了“新三年”改革。为了破解招人用人难,吴协恩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用人制度改革,推动企业股份改革,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吴协恩告诉记者,华西面对人才“大战”,在引人上,舍得给待遇、下本钱,愿意给空间、给平台、给高层次人才股份;在用人上,放手让有能力的人、让年轻人担任要职,吸引更多人才建设华西。通过内培外引,现在,企业高管中39%、中层干部中59%、员工队伍中超过92%来自五湖四海。
“改革调整,要趁早。不改革没有活力,而不主动调整,是等死。华西村追求的并不是‘百亿’‘百强’,谋求的是‘百年企业’和幸福的‘百年村庄’,这是华西人的梦。”吴协恩常说。
过去,华西在工业投入上,主要集中纺织、化工、钢铁三大产业。这是华西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是,吴协恩上任后,面对的是用工荒、土地成本提高、环境容量不足等严重问题。吴协恩超前做好“加减乘法”,以此来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发展新动能。
近4年来,华西用于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已达17.9亿元,实现环保能耗指标全部优于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关掉了两家热电厂,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
目前,华西的钢铁、化纤企业,正是由于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快研发新的产品,实现了差异化竞争,产业整体走向高端,使老产业呈现出新活力。
“过去,华西赚钱,靠的是‘胆量’和体力,现在,就要靠‘胆识’和智力。近年来,华西凭借积累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从东到西、漂洋过海,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吴协恩说。
华西在发展金融、旅游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海底电缆、半导体激光芯片、海洋重工、油气平台、矿产资源、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如今,华西集团共有控股子公司283家,其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联营参股公司80家,业务遍及海内外。
这些产业,都将成为华西未来发展的新亮点,华西发展正向着更高质量迈进。
(科技日报江阴4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