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最高1亿元!“潍坊20条”瞄准人才定向发力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王延斌

    国内外顶尖团队可获5000万元甚至1亿元的经费资助;来潍坊工作或创业的博士、硕士、本科每月可获3000元、1500元、500元的生活补助;重奖“引才伯乐”,最高50万元……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推出《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20条人才新政,条条“真金白银”,瞄准国内外人才定向发力。对这座地级城市来说,这是该市史上力度最大、政策最优、模式最新的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工程,其扶持力度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不止奖人才,还奖“引才伯乐”

    相比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潍坊的科教资源并不丰富,而产业的高端发展又急需人才支持。这正是该市“史上力度最大政策”出台的背景。

    根据此次新政,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随引随议,视人才和项目情况,分类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的经费资助,以及最高1亿元的政府性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

    对顶尖人才的亿元支持,刷新了潍坊人才引进力度的新纪录。同时,“潍坊20条”不仅对各类人才张开臂膀,对引才“伯乐”和单位也“有说法”——“鼓励柔性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对引才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重奖“引才伯乐”,每人次可获最高50万元奖励。

    此外,政策不仅欢迎博士、硕士,也对到潍坊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敞开了怀抱——博士、硕士、大学生每月分别可获3000元、1500元、500元生活补助;自主科技创业的博士,可获20万元—100万元不等的经费资助。

    为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政策还规定,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属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的,由组织、人社部门本着对口原则协调安排工作;子女入托入学的,由教育部门协调安排。

    科技成果入股占比可达100%

    留学日本的病毒学博士张国华怀揣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梦想回国。尽管成果不错,落地却很难,“关键是没钱、没资源。”

    为支持“张国华们”的梦想,此次政策不仅为高端人才送上“真金白银”,还鼓励企事业单位或打造或升级创新创业平台。比如支持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认定合格的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补助;同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如今,在潍坊生物医药科技园,“免疫学”博士刘海燕创建了贝瑞康生物科技公司,正准备大干一场。被吸引而来的7名专家、18名山东省泰山学者和20名潍坊市双创人才也正在热火朝天的创业之中。

    创业氛围的火热离不开对科技人才的大力支持。此次新政规定,科技人员就地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益,可按至少80%的比例奖励给技术成果完成人以及对技术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科技人员可以高新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所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100%。

    在瞄准外部人才的同时,潍坊也不忘挖掘本地人才潜力。政策计划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企业家人才赴境外研修考察,选拔300名以上企业家人才在国内接受高端培训。实行市、县联动,“十三五”期间将企业高管人才全部轮训一遍。

    力度空前缘于“尝到甜头”

    车间技术员出身的姜滨利用手里的核心技术创业,短短7年间他领导的歌尔声学公司不仅实现上市,还成了全球的“蓝牙一哥”;

    企业家与科学家合力,“十年磨一剑”,盛瑞传动公司的8AT项目摘得汽车零部件行业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近年来,潍坊已经尝到了“人才驱动”的甜头,“一个人才成就一项技术,成立一个公司,利用一个平台,做大一个产业”的链条在这里已被不少企业的实践成功证明。

    当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也已成为潍坊的共识——人才工作被纳入县镇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建述职考核和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12名县市区委书记在电视台畅谈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争当“人才书记”蔚然成风。

    去年发布的《潍坊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打造“全省人才生态最优地市”。要达成“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0万人左右”的既定目标,“引进培育‘高精尖缺’领军人才,着力打造拥有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创业人才队伍”正是其实现途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