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直播
本报记者 杨 雪
“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
“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学生“减负”问题时即兴拈来“打油诗”,引来满场笑声。
围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过程中,陈宝生开诚布公,妙语连珠,严肃不失风趣地回应着社会关切。
“减负”是社会问题,需各方合作
面对今年两会热词“减负”,陈宝生表示,要明确“负担”是指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减负’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他强调。
除了从学校教学各个环节落实“减负”,治理整顿各类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老师按教学大纲足额授课四个方面努力,陈宝生特别提出,家长和整个社会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使“减负”工作有正确的思想基础。
“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陈宝生告诫家长,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
关于“减负”的具体措施,陈宝生不客气地指出,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培训机构可以搞培训,但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
另外,还要给老师“减负”,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陈宝生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
“双一流”建设给中西部高校打开一扇门
被问及“双一流”建设会不会影响到中西部高校发展,陈宝生笑了。
“‘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所谓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就是发挥我们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冲刺世界水平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增强中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陈宝生说,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做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类似的计划,比如英国、日本、法国、韩国、俄罗斯。
“实行这个计划是开放的、动态的、持续激励的。”陈宝生直言,以前一些类似计划,有身份固化的弊端。“双一流”不是固化的,“第一批没进去,可以积极发展培育,以后达到条件了就可以进去,有上升的通道。”
在资源配置方面是把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辩证处理的,陈宝生表示,现在用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是1万多亿元,其中用于“双一流”建设的占2%多一点,不会影响中西部高校的发展。
今年起17个省份开启高考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居于龙头地位。
去年,上海、浙江率先实行新高考,在陈宝生看来,这为他省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同时,他也指出试点中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究竟多大合适,选修的难度系数怎么设计,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样设定……
陈宝生透露,目前,上海、浙江已经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了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去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现在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四个省市完善改革方案。
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正在进行评估,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批。”陈宝生表示。
(科技日报北京3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