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盖伦
政协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拍了张他和同界别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合影发到朋友圈。“结果,我圈子里好多人问,潘建伟是谁呀!”
12日,科协界别的小组讨论中,樊邦奎分享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他感慨颇多——大众关注身体素质和文艺素质,却不怎么关心科学素质。这不,连顶级科学家都不认识。
潘建伟院士在圈子内大名鼎鼎,不过,普通人认不出他,倒也情有可原。科研人员和潘建伟有交集,容易见到他,自然认识他;我们这些科技记者是没有交集也要创造交集,为了在第一时间拦住潘建伟挖出点料,必须要认识他,不仅要记住潘建伟的脸,最好还要记住他走路的姿态,确保看到背影也能扑上去。
但是,潘建伟不上真人秀,不参加歌唱比赛,不出写真也不发专辑,要让路人皆知,难度太大。就算公众听过名字,要让他们把名字和脸对上号,还真不容易。
其实,不必强求科学家跟明星一样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对公众来说,知道潘建伟在做什么,比知道他是谁,可能更重要。
前几天,央视新闻采访了潘建伟。原来,潘建伟的姨妈曾买过一个所谓的“量子挂坠”,还告诉他,据说利用你的这个技术可以防癌。潘建伟辟谣说,标榜量子概念的保健品几乎都是假的,不要受骗上当。
对,这才是问题所在。
在媒体的宣传下,大家知道了“墨子”号,知道了我国的量子通信领跑世界。但大多数人对量子是什么仅知皮毛,对量子通信为何一知半解。于是,概念火热,内涵不明,就给了各类骗子可乘之机。之前引力波被直接探测到后,商家们也立刻蹭热点拿它做文章,给商品编造出各种奇特的保健功能,吹得云山雾罩,让人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
这说明公民科学素质还不够高。
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简单来说,就是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根据此前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应该提升到10%以上。樊邦奎在3月12日的发言中说,要像抓精准扶贫一样抓科学素质建设,科研人员也该发出科学好声音,编写科学好故事。
是的,知道量子是什么,知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什么,感悟到量子通信研究背后的科学精神是什么,都比单纯认出潘建伟是谁更重要。顶级科学家值得被人尊重,顶级科学家也可以借助自己的影响力,把科学告诉他的也告诉每一个人。
众人就算不识潘建伟,但若知道量子床垫和量子袜是骗局,也可喜可贺,也是科普投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