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中国存储攻坚战从闪存开始
本报记者 刘 艳

    3月1日下午,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存储)携全系列高性能闪存产品首次亮相时强调,“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闪存产品可以满足各类存储应用需求”。

    以内存、闪存、处理器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企业尚未大规模攻克的重点领域之一。从过去一系列不成功的国际收购案例看,我国要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存储市场的入场券很难。选择从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国内基础相对更好的闪存切入,建立自己的存储产业,便成为切合实际的路径。

    真正意义上的存储产能缺失

    在存储产品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数据产生地和消费地,存储容量和性能的需求增长迅速,拥有全球半数以上的大客户。但是,目前,中国尚难谈得上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存储生产能力。

    正如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紫光存储CEO齐联所说:“存储产业虽是信息电子行业的细分领域,却有着无比巨大的体量和持续的高速成长性,但这个产业的上游产品、技术却完全掌握在少数几家海外巨头手中。”

    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内存、闪存就持续不断涨价,去年三星Note7接连自燃事件后,固态硬盘、内存条、以及闪存卡等存储产品的价格更加疯涨,业内人士开玩笑说:“即使是房价的上涨速度,也无法和内存条的涨价速度相提并论。”

    PC、数码、智能手机乃至行业应用都极度依赖进口闪存芯片的中国企业在这一波涨价大潮中有些承受不住了。

    存储业内专家、中桥调研咨询高级分析师郭平说:“从2016年以来,中国存储产品的大客户均不同程度受到存储产品缺货、价格高企的严重影响。紫光存储全系列高性能闪存产品的推出正好满足了国内众多大客户的需求。”

    业内的判断是,未来3—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迎来窗口期,中国存储能否成功,这一时段极为重要。但是,中粤金桥投资合伙人、品优网创始人罗浩元说:“不要天真地以为国产厂商介入后,我们就能从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实惠。现实往往很残酷,对存储产品来说,决定成本的是厂商的技术成熟度、产能等,在这方面先入者依然有巨大优势。”

    产业关键环节布局到位

    尽管目前紫光在存储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还无法实现同美国、日本等领先企业完全对标,但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没有失位。

    5年前,紫光通过大举并购的方式切入集成电路领域,掀起不小的波澜。在相继将展讯、锐迪科、新华三等行业龙头纳入旗下后,紫光开始向最为重要的存储领域进击,传递出在存储领域“打大仗”的决心,计划用十年时间冲进全球存储领域的前五。

    据齐联介绍,紫光将投巨资打造一条从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存储产品模组期间以及控制器的研发、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再到存储系统的开发、制造、实施和服务的完整存储产业链条。

    目前,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已于去年底完成了中国首颗自研的32层3D NADA闪存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工艺的研发,这颗被业内称为“中国距离世界水平最近的存储芯片”,将于2018年第3季度实现量产。

    “存储最能代表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曾表示,长江存储与紫光在南京、成都投资建设的半导体存储基地,未来将在研发生产、市场销售上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

    齐联说:“此外,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和紫光西数也于去年推出了自主品牌的全闪存存储系统。本次紫光存储推出的全系列产品,覆盖了移动终端存储、PC笔记本电脑消费级存储,到数据中心云平台企业级存储,标志着这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基本搭建成型。”

    罗浩元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即便紫光的闪存、内存工厂落成开始生产,也会面临种种困难,但是只要能在中国市场站稳,紫光或其他国内企业就能活下去。京东方在面板产业的突围就是很好的例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