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文明高度集中的城市,公共绿化是人类与自然接近的重要设施。然而,一些地方在绿化工作中热衷于贪大求靓,倾向于移栽一些不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违背了城市绿化应遵循的自然规律。
据《半月谈》杂志报道,有的北方城市为了种植常绿树种,在过冬时,耗费巨资为来自南方的树种穿上“防寒服”、喷洒防冻液。即便如此,很多南方树种仍然熬不过冬天。
应该承认,地方政府愿意为绿化投入更多资金,是一种理念上的进步。曾几何时,在城市建设与扩张过程中舍弃绿化,忽略市民居住环境,让城市沦为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是一些地方建设者所秉持的错误思路。但是,如今各地大兴绿化,也要遵循最基本的科学规律。
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绿化设施必须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从美学的角度看,不管是南方的树木常绿常青,还是北方的树木随季节变化落叶和萌发新芽,都是美好自然的直观体现。把南方的常绿树种到北方,就像把热带鱼类放到恒温鱼缸里,终究无法展现自然的奥义。
某些地方在开展绿化时还热衷于种植珍贵树种,这显然是“四风”问题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城市绿化设施不是收纳珍奇物种的植物园,没有必要花巨资引入珍贵树种。而且,作为与市民紧密接触的自然景观,绿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多少的问题,在整体上城市绿化设施依然稀缺的情况下,消耗宝贵的绿化资源种植珍贵树种无异于打肿脸充胖子。
一味种大树也是普遍存在的错误倾向。很多地方忽视种植条件,大搞突击绿化,花高价购买长成的大树种植在新建道路两侧,不仅维护成本高昂,而且忽视了大树与生长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事实上,能够提供大树的苗圃并不多,一些地方“为了挖大树铲平半座山”,以牺牲树木原生环境为代价装点城市。期待新建城区一夜之间长出一片森林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城市绿化要遵循“十年树木”的常识。
实际上,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执行上,我国的城市在绿化方面存在的缺失依然很多,很多问题存在于整体规划层面。在短时间内疾风骤雨式地“补课”,非但于事无补,还难免进退失据。
以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为例,纽约市在19世纪50年代就设计了这座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并且在此后多年里抵制了将这块土地用于开发的压力,从而造就了城市中央拥有一片“森林”的奇迹。
反观国内城市,绿化面积集中于新建城区和郊区,在数据统计上固然可以做出一个好看的成绩单,然而越往中心城区,绿化设施往往越匮乏。地方政府开发房地产的冲动,使得中心城区的绿化空间被压缩到极致。一些地方不妨利用旧城改造的契机,不以一时的得失为决策依据,在中心城区插入更多绿化带,让城市绿化均匀分布。
目前,行道树是城市绿化的重点工作,园林部门更多地在道路两边种什么树、怎么种树做文章,这其实也反映了我们绿化工作所做的仍然太少了。理想的城市绿化,应当是城市主动地融入绿化空间之中,而不是绿化带被动地和城市捆绑在一起。搞好城市绿化,需要城市管理者站在更高层面的思考,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的生存空间。
城市绿化是一门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工作需要割舍利益,放下功利心,以科学规律为最高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