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奇思妙想去构建、火眼金睛去辨别、万丈雄心去探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正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短短6年,大赛点燃的“双创”之火渐成燎原之势。28147家企业报名参赛,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赛”之称名副其实。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高端化、生态化、融通化、国际化为方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大赛正以其日益完善的价值发现功能、创业服务功能和融资对接功能,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参与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一个连接昨天、构建今天、孵化明天的“双创时代”。
永不落幕: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新引擎
让临时比赛变为“永不落幕”,既是营造“双创”氛围的一个目标,也是服务企业的一种方式。
据统计,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通过高峰论坛和公益大讲堂等活动培训参赛选手3000多人,组织3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与近500家参赛企业进行一对一对接,促成银行贷款授信额度超过120亿元,创业投资意向额度超过71亿元。
作为常态化服务,大赛还推荐众多企业参加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评选、深交会展览、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等活动。
以赛代评、以奖代补的方式正在逐步固化。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划拨3亿元专项资金,对2015年和2016年大赛产生的900多家优秀企业进行了奖励。
“支持创赛挖掘出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地方政府整合政策资源支持创新创业,促进区域创赛快速发展;带动金融投资和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加快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和团队,使创赛真正成为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和弘扬创新文化的重要抓手。”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说。
融合发展:引领“双创”升级版的新平台
对报名企业的分析发现,寻求政府政策支持、竞争大赛优胜荣誉以及寻求股权融资机会是企业参赛的主要动力,初创企业对寻求股权融资机会的需求更为强烈。
将各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引入到创新创业中来,帮助大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小企业快速成长,是大赛推动“大+小”协同创业的探索。
“创业企业确实很难有这种跟行业老大深入交流的机会,我们算是找到了小企业的痛点。”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基金受理处处长安磊看来,“大+小”协同创业对于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深化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具有重大意义。
不仅如此,省市赛+行业赛的办赛模式也产生了衍生效应,据统计,2017年地方对参赛企业的资金支持总额已经超过10亿元,许多地方和机构还出台了减免房租、免费培训等针对参赛优秀企业的其他优惠政策。
质效并重:打造动能强劲创新发展的新生态
不是到世界各地去推销廉价的产品,而是凭借着科技、人才、模式等要素成为高精尖产品的研发者和培育者,大赛在社会层面弘扬“创新强国、创业兴邦”的价值观,引领了“双创时代”的新潮流。
无论是小卫星赋能“万物互联”的北京九天微星,创新双抗药物的上海岸迈生物,还是自主研发“一飞冲天”无人机的无锡睿思凯……这些获奖企业都执着于成为行业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
正如张志宏所说:“这个赛场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比赛已经成为检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的‘奥运会’。”
统计显示,六大行业领域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比例达20%—40%,参赛企业共有专利67653件,且技术来源多为独立知识产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企业核心团队共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09人。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盛延林看来,要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就必须实现大中小微企业的融通发展,就必须使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信在新时代的号角下,越来越多的大赛企业将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角”,成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