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羊原来应该这样养!
——来自新疆科技特派员扶贫一线的报道
题图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小雷(右一)、副厅长高旺盛(右二)了解多胎羊养殖情况。

    曾经由于养殖方式、技术落后,牲畜品种杂乱,饲草料缺乏,南疆贫困村的养殖户养羊却不赚钱,靠羊脱贫致富似乎遥不可及,现在他们的养殖方式正在悄悄改变……

通讯员 李 蓓 本报记者 朱 彤

    冬日的阳光,洒在麦麦提肉孜·依米提家的羊圈里。

    手一伸,一揽,一只萌萌的白色小羊羔被他快速地抱在怀抱里。剩余的十几只小羊羔迅速跑开了,扬起一阵灰尘。

    前段时间,他家的羊一胎生了四只羊羔,村民们很惊奇,一波又一波的来探个“究竟”。

    抱羊羔成了1个多月来麦麦提肉孜的习惯动作。

    麦麦提肉孜是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吐扎克其村的贫困户。今年10月,他与萨依巴格乡肉羊产业科技扶贫项目(以下简称肉羊科技扶贫项目)组签订了合同,领了10只扶贫多胎湖羊。

    眼下,这10只羊已经陆续产下了19只羊羔,其中一胎四羔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此,在此指导驻村工作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小雷,副厅长高旺盛还专门来贺喜。

    这些羊成了麦麦提肉孜眼中的宝贝疙瘩,他对这群新品种多胎羊赞不绝口。

    肉羊供应缺口大,养羊却不赚钱

    今年,自治区科技厅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吐扎克其村、库遂村、乌尊阿热勒村实施了首批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扶贫行动项目——肉羊科技扶贫项目。如今,首批300只湖羊母羊陆续产羔结束,村村都有产下三胎、四胎的“明星母羊”。

    领到扶贫羊的三个村的36户养殖户,脱贫致富的好日子近在眼前……

    新疆南疆地区每年肉羊缺口很大,但由于养殖方式、技术落后,牲畜品种杂乱,饲草料缺乏,养殖效益普遍低下,当地农民依靠养羊脱贫致富却不容易。

    库遂村贫困户麦图荪·买买提肉孜此前养了好几年土种羊,家里的穷日子依旧。他算了一笔账,一只土羊的养殖成本(主要是饲草料)在500元左右,出栏销售的价格在600元左右,几乎没有什么收益。一只土种母羊一般一年产一胎,仅仅抵销了生产成本,养羊户很难再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

    图荪托合提·艾拜去年养了25只羊,算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了,年收入也不过万元左右。

    说起当地贫困情况,科技厅驻乌尊阿热勒村工作队副队长李蓉非常忧心:“这的贫困是深度贫困,人多地少,种地缺地,养殖缺草。”

    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乌尊阿热勒村、吐扎克其村、库遂村,人均耕地均不足1亩,三个村贫困户数量分别约占全村总户数的22%、24%和35%,村民们缺少生产资料和资金,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一四三”方案一揽子解决问题

    面对这样的状况,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与城乡科普处、肉羊科技扶贫项目组在项目启动前,就肉羊养殖做了深入的调研。项目负责人、新疆畜科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杨会国说,南疆地区有养殖传统,但饲草料短缺,农民对现有的草料,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此外,还存在养殖水平低、养殖观念落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摆脱“救济式”扶贫思路,提倡“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组为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四三”方案。

    他介绍,“一”即一个养殖模式——“养殖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科技服务团”的扶贫模式,通过养殖大户或合作社的带动示范,科技服务团的技术服务,带动贫困户养好肉羊脱贫致富。“四”即四大行动,包括良种持续改良行动,饲料利用提升行动,优质饲草复播行动,农机配套保障行动。“三”即三支服务梯队,第一梯队为模式凝练小组,主要负责肉羊

    产业科技扶贫思路与模式的凝练、方案和技术路线制订、组织协调;第二梯队为技术实施小组,围绕生产关键环节,采取短期驻点亲自示范,推进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生根落地、开花结果”;第三梯队为产品服务小组,引入相关配套产品企业,为肉羊产业科技扶贫提供相应的配套设备及相应的产品。

    目前,这三支服务梯队集合了新疆畜科院畜牧研究所、兽医研究所、草业研究所、饲料研究所及新疆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几十名专家。新疆畜科院和新疆农科院也是自治区法人科技特派员。

    创新托养方式让羊羔“滚雪球”

    该项目最大亮点是项目组引进多胎羊(湖羊)或湖羊杂交母羊,给每个贫困户发放10只母羊,羊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归属于村集体,采用“大羊寄养、羊羔发放”的牲畜托养方式,母羊托管给贫困户期间,由专业团队提供科学化养殖技术指导和免费精饲料。母羊产羔后交回村集体,产下的羊羔中20%归村集体所有,80%归寄养农户所有,村集体将交回的母羊再次寄养在新的贫困户家中。贫困户家新产的羊羔在半年以后,长成大羊,大羊再生羊羔。如此往复,像“滚雪球”一样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饲草料提升行动正在进行中。我们在乌尊阿热勒村引进中小型精补料加工配套生产设备,建立精补料集中配送点,目前已经加工了20吨的草料。”杨会国说。

    项目组承诺的短期驻点亲自示范效果明显。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艾买提江·买买提从项目启动至今,半年多来科技厅驻三个村工作队宿舍成了他临时的“家”。技术培训、发放饲草料,防疫接种疫苗,养殖户有啥要解决的难题,他随叫随到。脖子上、腿上一长串一片片被跳蚤叮咬的“印记”,见证了他的辛苦。“羊圈里的跳蚤多,身上的疙瘩刚好,就又被咬了。以后,农民能按照要求定期做防疫,跳蚤就会少了。”艾买提江憨笑着说。

    “羊羔长大了不卖,我还要扩大生产”

    肉羊科技扶贫项目开展7个月以来,进行顺利,产羔率达到了220%以上,羔羊的存活率非常高,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村民的养殖方式和观念也悄悄发生着变化。艾买提江说:“现在很多养殖户意识到,不能像过去一样把草往羊圈里一扔就行了。一定要长草短喂,要补喂精饲料。有的养殖户还买了舔砖,为羊补充微量元素。”

    库遂村的贫困户图荪托合提·买买提自从养了多胎羊,可以经常看到他在羊圈忙活,呵护他的宝贝。他说:“过去养羊,放在山上就不管了。这个羊不一样,草要粉碎了喂才长得好。你看这个羊羔才15天,和1个月的土羊羔差不多大。羊长大了尾巴小,宰了出肉多,至少可以卖1000块钱。这些羊羔长大了不卖,我还要扩大生产。”

    杨会国说,要做好项目后面四五年的工作,还要攻克营养关、繁殖关、培育关、防疫关等。这些问题在工厂化养殖的条件下很容易解决,但面对贫困户这一特殊群体,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项目需要边开展边完善。

    “贫困从根本上是思想上的贫困,脱贫工作既要‘扶贫’更要‘扶智’,这个才是最难的。”杨会国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