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技特派员在果园里办起学习班 |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1999年发轫于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正是依靠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制度创新。18年来,84.56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一线,带动千万农户增收致富,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科特派在行动》版面,展示各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创新与实践,分享科技特派员传递科技火种的精彩故事,聆听农户农企最真实的需求心声,看创新要素的集聚如何破题乡村振兴实践。
“疆岳驴、多浪羊是岳普湖县的宝贝,科技特派员王军也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宝。”不久前,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畜牧兽医站站长阿不力孜·热合曼这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一个科技特派员何以被列为县里的“第三宝”?
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养殖大户阿不都克依木·阿巴索家里养了70多头驴,提起喀什地区畜牧工作站推广研究员王军,他竖起了大拇指:“我是在他指导下,从2014年开始养驴的。驴是个大宝贝!长得快,好养,还挣钱多。现在一天能挤50公斤驴奶,能卖1000多块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宝”字,足见科技特派员在当地人心中的分量。
全面“开花”:照亮增收致富路
“一个科技特派员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农牧民增收致富之路。”科技部援疆干部、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旺盛如是形容他眼中的“科特派”。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自治区全面“开花结果”。截至去年底,自治区共有8200多名像王军一样的科技特派员、742名法人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天山南北。“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领域已覆盖自治区所有乡镇(场)及90%以上的村。直接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近48万户,实现增收达35万户。”高旺盛介绍。
从2002年试点开始,到2009年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再到今年4月启动的科技特派员扶贫行动,一项工作持续时间跨度长达15年之久,且还在持续之中,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期间,自治区出台多种举措,为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和政策支持。“科特派”专项工作经费由最初的5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自治区科技厅有效集成自治区、地州县市科技计划,以及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项目、资金等各类科技资源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倾斜,支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和服务。
得益于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活跃在天山南北的科技特派员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与农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探索出“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流通+科技特派员+农户”“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等运行模式,“科特派”工作已成为新疆科技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库尔勒市科技特派员郭铁群依托“拓普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库尔勒乃西普提香梨合作社哈拉玉宫分社,帮助农民种植和销售香梨,注册出口梨园基地1100亩,每年销售香梨1200吨,其中75%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企业收入450万元,合作社的果农增收20多万元。
精准发力:“输血”扶贫变“造血”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实现扶贫工作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
经过调研、酝酿,今年4月,自治区启动了科技特派员扶贫行动。《行动》方案显示,2017年至2020年,将组建100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100个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示范推广100项至200项技术成果,建立100个技术成果示范基地或合作社,带动300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高旺盛介绍,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扶贫行动按照“服务团包村,特派员联户”的总体思路,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等形成服务团,与贫困村建立一一对应的帮扶关系。该行动启动以来,已有550名科技特派员奔赴35个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重点支持50个贫困村精准脱贫。
新疆畜科院畜牧所肉羊产业科技服务团杨会国团队与自治区科技厅驻墨玉县萨依巴格乡的乌尊阿热勒村、吐扎克其村和库遂村的工作队对接,采取“养殖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科技服务团”的产业科技扶贫模式,扶持当地养殖大户和贫困户推进肉羊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团队为3个村选择肉羊养殖大户及贫困户共36户,选购并发放湖羊324只,选派科研人员采取驻点培训和示范的方式,向当地农牧民及贫困户传授、指导养殖配套技术措施。
在阿克苏市乡村,一株株半人高的枣树排列成行,红红的大枣挂满枝头。正忙着采摘的枣农阿不都尕依提·热合曼笑着说:“我种了3亩骏枣,跟着科技特派员学会了嫁接、施肥、采摘等种枣技术,今年亩产预计达到300多公斤,收入有1.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