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标准化专家李鑫教授
靳立志 赵艳丽 刘 阳
李鑫指导相枣专业合作社在花果枝和植株间标准化配置中保证优质果的持续生产方式

    ■聚 焦

    在中国农业标准化界,说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鑫教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本科到博士一直学的是植保,却成功跨界农业标准化。两大学科交叉推进,相得益彰近三十年。他不但创立了我国农业标准化基本理论体系,还研究并架构起我国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的高等专业体系、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和主要课程建设体系。他是中国农业标准化道路的开拓者,更是一盏用标准化理论和方法推进农业实践的指路明灯,先后荣获国家“从事标准化工作廿年以上荣誉工作者”称号,“全国标准化十佳研究者”和“中国标准化助力奖”。

    高考:一波三折

    李鑫从小在陕西省岐山县的农村长大。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1974年1月高中毕业后,在家当了6年多地地道道的农民。1977年高考恢复,但由于消息闭塞,李鑫直到当年腊月三十才无意中得知。那天,他赶集买年货,碰到两位高中同班同学,李鑫看着他们衣衫整齐,不像农民的样子,就问在干什么,这才得知高考恢复的事,他们都已考上大学。李鑫看着这两名同学,当即暗下决心,上高中时与他俩成绩不相上下,自己为什么不试试?于是,他开始了一段白天干农活、晚上偷偷复习准备高考的生活。

    那时候大家还吃不饱肚子,父母亲没上过学,对李鑫的读书行为极不理解。严厉的父亲一旦发现李鑫看书就动手,并斥责:“看书能饱么?”李鑫只能白天干活,晚上等家人都睡了才偷偷点上油灯或借月光看书。1978年7月,李鑫没敢报大学,报考了中专,军工无线电方向。当年尽管成绩考得非常好,但由于该专业只限16—18岁,李鑫报考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有年龄限制,遗憾落榜,只能来年再考。1979年高考,李鑫报考大学,结果离录取线差了30分。不但没考上,还由于复习耽误了干农活,让生产队扣了32斤小麦口粮,村里的负面议论也起,父亲甚是恼火。面对多重压力,李鑫思前想后,决定再冲一次。1980年5月份,他简单收拾了行装,告别父母,投奔到在当地一个乡办高中当老师的同族叔父那里去复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鑫当年顺利考上了西北农学院植保系。

    跨界:走进农业标准化

    1984年,李鑫大学毕业留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由于对专业痴迷,对果树病虫害感兴趣,经努力很快转入教学、科研岗位。那时候,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升职称必须到基层蹲点锻炼一年以上。1986年,李鑫就到学校陕南科研试验点上从事柑橘病虫防治与丰产栽培研究示范工作。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成员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果农的炭疽病、爆皮虫、矢坚蚧、红蜘蛛四大病虫害问题,受到果农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赞许和高度肯定。工作过程中,李鑫发现,他们亲手管理的千亩橘园产出的金黄色果果却不能卖上个好价钱。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突显出来了。带着这个问题,李鑫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也为他后来从事农业标准化研究埋下了伏笔。

    当时西部刚开始改革开放,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1988年,李鑫在深圳出差,遇到一个做水果生意的港商。李鑫就问他收购内地水果有什么要求。港商告诉他,他们一般不收购内地水果,因为不合他们的“规则”。于是,“规则”这个词就深深地印在李鑫的脑海里。回校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资料,想知道这个“规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翻了半天也没个结果。渐渐地,从多维信息中,李鑫认识到“规则”可能就是标准。从此,他结合自己开展的研究和帮助农户提高柑橘生产水平的组织工作中,自发开始了农业标准化的探索。当时,立规矩、建制度、做简化、快推广是李鑫最初的标准化思路和做法,为当地橘农办了许多好事,至今那些村的农民还在念道。

    上世纪90年代,李鑫响应陕西省农业科技大承包的号召,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先后到陕西渭南的蒲城县、铜川市的耀县(今耀州区)、延安市的洛川县等地开展“农业科技大承包”,用农业标准化的理论与方法,创建出群众易于接受的“技术家教”示范模式,组织农户联合生产。主要做法是,以标准规约,在自然村中招收5—10户“家教学员”,围绕果树生产方法,开展有偿科技服务。农户可按月交费20元或者半年110元或全年200元,服务的单周期是一年,指导采取理论培训和现场手把手示范相结合。最初虽然动员有难度,但两个月后的示范效果,使农民积极性大增,半年内吸引大量农户。李鑫采用自己摸索的标准化服务方法,一举扭转了当地果品产量低、质量差、投入高和不安全的状况,使五个地区六个县的上万农户受益叫好。李鑫在总结其中的成功关键时,他说:“一是‘需求’,只要双方需求对应,就能产生跟进共鸣;二是标准,严格的标准规约建立了互信基础;三是能力,不断在服务中能够为受益者解决技术难题,就会立于标准化的服务潮头,吸引更多人抱团。”这一农业标准化服务的实践方法初见成效,后来总结提升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的一个好模式,获得省部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开拓:创立我国农业标准化基本理论体系

    200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鑫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时任领导王中敏副主任认可并启用,后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做许多研究,研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评价体系,并沿用至今。同年,李鑫在杨凌国家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成立了“杨凌现代农业标准化研究所”,继续面向地方政府和农业第一线,用农业标准化理论与方法推进农业标准化服务。2005年,李鑫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唯一的一家农业标准化研究所,他亲自担任所长,为农业标准化理论升级和高等人才培养事业走向新征程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

    随着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借此,李鑫深入调研了全国各地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历史,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工作,一年待在杨凌的时间不超过100天,被团队其他老师称为“空中飞人”。

    2004—2011年期间,李鑫主持了世界银行“西部农民IPM培训与服务”、农业部“创汇型苹果GAP-HACCP体系研究”及国家标准公益专项等多个重大项目,成效显著。“创汇型苹果GAP-HACCP体系研究”项目充分利用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体系,三年间,在陕西省旬邑县和洛川县10000公顷苹果园实施,取得了商品果率提升12%,商品果增加2850公斤/公顷,全县共计增收2280万元的出色经济效益以及农药化肥减量使用的环境及社会效应。该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当时非常新,许多人好奇地询问“这些都啥呀?”世界银行资助的“西部农民IPM培训与服务”项目,5年内使以杨凌、洛川、岐山和西乡等为代表的陕西多地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显著降低,幅度达30%—45%,每亩果园用药次数由原来5—7次/年下降到了现在的3—4次/年,单次用药种类由6—7种减少至低于3种,用药空间由全园扫荡式喷布降到局部挑治;直接受益农民22500人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眼光挑剔的世行官员还将这一项目作为标杆,挂在其网站上供世界各地参考借鉴。国家公益专项一次完成了八项国家标准的前期研究,后来逐渐颁布成为国家标准。

    工作展开的同时,李鑫开始系统总结农业标准化的理论。从2003年起,农业标准化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不断刊出,诸如标准化下农业与它业的关系,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和农业标准的关系,标准学、农业标准学及工业标准学等的联系与区别,农业标准化原理,农业标准化学科高等人才培养的历史与发展,等等。《农业标准化导论》这部专著,解剖了标准的本质,提出了社会发展中的重复常在、标准定优和创新必出的哲理,即只有严谨的标准规约重复,才有大量创新的持续涌现。同时揭示,农业系统一直以来处于自然与人类的“灰色地带”,农业本身又是一个确实的灰色系统,由于其本来的复杂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等原因,一直难以白化,而本书阐明利用标准化手段研究这一灰色巨系统的基本理论,利用标准的白化作用照亮了这一“灰色地带”,开创了一条研究农业的新思路。

    该书有五大创新点:第一,在农业与标准结合的理论上实现了重大突破。第二,涵盖了标准化学科所包含的理论体系。第三,率先提出农业标准化原理、创建新农业体系和农业标准的研制。第四,在实际应用方面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详细概括。第五,引入了效果评价,探索了解决农业标准化瓶颈问题的途径。

    展望:培养农业标准化后备人才

    基于中国农业长达万年的分户经营、小农经济和远离市场的习惯积淀,在改革开放、面向市场、增长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大局要求下,农业标准化这一新生的理论方法推动农业现代化,人才队伍和理念转变成为两大突出的桎梏。在农业标准化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时,农业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显得非常紧要。这是从事农业标准化事业30年的李鑫最大的感触。因此,人才培养始终贯穿他工作的始终的同时,从2014年起,率领团队研究起我国农业标准化高等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方案,他以大学“农业标准化学院”为目标架构设计,提出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分为两类、四大模式,即农业标准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农科类各专业下的标准化方向的人才培养,农业标准化学科专业、农业标准化下各学科专业、各专业下农业标准化方向和农业标准化第二学位的四大培养模式,从而使农业标准学知识在大农类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中贯通、全覆盖。基于目前专业师资缺乏和社会经济急需的矛盾特点,他提出先从专硕培养开始,迅速扩展到学硕,再向本科与博士培养延伸,既适应教育的知识规律,又遵从了师资成长规律,也为社会需求尽快产出现代化需求的智力产品。在本科四年学科专业体系中,李鑫提出了五大专业、16个方向和23门基础课程的培养架构,为我国农业标准化各类人才的培养给出了实操蓝图。

    李鑫推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第一批农业标准化方向专业研究生的招收,并利用已建成的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12名农业标准化专业研究生。

    从2001年起,李鑫推动,在大学为本科开设《农业标准化基础》《农业标准化概论》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标准学基础》《农业标准学》课程和《农业标准化发展与展望》等专题,为各类干部培训《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建设》等讲座近二十年。

    学的是植物保护,却在农业标准化领域干的风生水起。李鑫说,要感谢植保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这段经历锻炼了他思考问题的周到缜密、观察世界的精细入微和对新事物的敏感触及。应用农业标准学知识研究和推广植保知识,常常会有独到而有效的功力,特别在病虫防治的减药、顽症治疗和恢复果树、园艺生产力方面有显著效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虽然已年到花甲,但农业标准化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李鑫教授坚定地说。诚如其所言,李鑫教授目前正着手搭建农业标准化专业人才综合培养的大平台,解决短期农业标准化人才需求和长期高等人才储备的培养问题,指导一些大学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意在奉献出自己的光芒,为后续的莘莘学子指引农业标准化事业的方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