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蕴 通讯员白华)“如何在不用明火的情况下把物质点燃?”10月18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杏儿藏族乡日扎村中学九年级教室里,90多名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关注一堂别开生面的化学课。
来自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博士黄东方手持一根玻璃棒,在分别装有硫酸和高锰酸钾的两个烧杯中沾了一些液体,后在另一个烧杯内放入沾有酒精的棉花,再用玻璃棒轻触棉花,棉花瞬间熊熊燃烧起来,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叹声中演示了玻棒点火的实验。
这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在“科技扶贫,教育先行”扶贫模式中走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中学开展的微科研探究活动内容之一。
民和县杏儿藏族乡日扎村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定点扶贫村,位于青海省与甘肃省交界处,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尤其匮乏。为了满足贫困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结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申请的中国科学院科普项目,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的支持下,青海盐湖研究所信息中心打破以往“请进来”的惯例,创新性地“走出去”,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方式联合举办了此次系列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当天,青海盐湖所博士团专家们还为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微科研:如何在水下让火光四射、怎样认识酸和碱、碘的萃取分离等实验,孩子们在惊叹的同时,也对神奇的化学充满了好奇心,纷纷走上讲台,饶有兴趣地体验。
“什么是盐湖、盐湖是怎么形成的、盐湖的资源与价值是什么?”除了令人大开眼界的“微科研”活动,青海盐湖所博士洪荣昌还为山区孩子们带来了科普讲座《盐湖的故事》,拉近他们与盐湖世界和盐湖科技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