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阴冷多日的长沙,10月24日迎来了一缕阳光。湖南省浏阳高新区“袁创超级稻总部科研试验基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邓启云正戴着草帽,穿着套鞋,在他精心培育的拥有一万多份珍贵水稻材料的核心区域“淘宝”。此时的他,还有两重身份——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和首席科学家。
和所有人一样,邓启云对十九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新时代”记忆深刻。不过,这个词对他还有特别的意义。“十八大以来,民族种业迎来了春天。国家连续出台政策,给科技人员全面‘松绑’,推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人才向种子企业流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种业科技创新模式。我在时代政策的感召鼓励下,2012年‘下海’创业了。”那一年,正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
回忆起来,邓启云也很佩服自己的“熊心豹子胆”。“下海”时,他刚好50岁。在全国最好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袁隆平院士的得意门生、团队核心育种专家,我国第2、3、4期超级稻百亩片攻关品种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的培育者。在科研院所里,日子过得很舒心。
说起下海创业的决定,邓启云表示,源自对科研成果转化加速的期待。邓启云至今还记得,自己研发成功首个品种后的兴奋。那项成果最终得到企业家重视并成功实现规模转化,隔了9年之久。再三纠结,最终,他决定“下海”。
邓启云很幸运。他感慨自己遇上了中国民族种业起飞的新时代。短短5年,他创立的公司,从“蜗居”小小写字楼发展到如今接近两个亿的企业资产。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1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种子加工厂房,170多亩的科研试验基地……今年,更是邓启云的好年头,斩获了“湖南省首届科技创新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Y两优957、Y两优800、Y两优372三个品种通过国审。
“5年,从无到有,我有满满的获得感。获得了产学研一体化、并快速转化科研成果的企业平台。过去几年选育一个好品种,现在根据市场需求,每年可选育出几个好品种。”邓启云说。不过,他最大的成就感是,自己培育的高产优质超级稻,让农民丰收了,让老百姓觉得好吃、爱吃。
临走前,邓启云邀请科技日报记者,一定看看公司门口的一块隐藏着“奥妙”的石碑,碑上刻着“发展杂交水稻、做强民族种业,拓展全球市场、造福世界人民”。邓启云“解密”说,“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的题词。他“下海”后,就一直在思考,发展杂交水稻如何造福世界人民?其路径在哪里?造福了世界人民,中国获得的国家利益又在哪里?于是,自己加上了“做强民族种业,拓展全球市场”两句话。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我们的杂交水稻产业竞争力还很弱。中国是人口大国,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育种人心里一根永远不能松懈的弦。但我们不仅要致力于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努力实现‘种业强国’的中国梦。我们要以世界领先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契机,做强种业,做大产业。”邓启云很激动,也充满了斗志,“下一个5年,我们要实现品种创新再上一个新台阶,产品销售额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加强生物技术规模化育种的研究并力争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