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用CRISPR/Cas技术改写基因,已经不需要特殊的生物化学知识或技能,也不需要太多资金和时间,只要兴趣盎然,网购合成生物的核酸片段,做一个生物业余爱好者甚至是“生物黑客”都不是难事。
本报记者 何 亮
仅用半年时间和10万美元,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戴维·埃文斯教授利用从商业公司订购的DNA片段,在实验室合成了与天花病毒有亲缘关系、已经灭绝的马痘病毒,使这个“幽灵病毒”重返了人间。
这件距今不到两个月的事,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监管部门倍感担忧,有关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你认为病毒在冰库里或被销毁就能高枕无忧?事实并非如此。埃文斯的研究正在改变游戏规则,生物威胁已呈现在人类自身的安全面前”。
如何有效监管和规避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科技部日前出台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14条规定着力规范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行为,促进和保障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生物技术误用、滥用易发生
门槛低、易操作、缺规范的现状,为生物技术爱好者动手操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与埃文斯从事病毒研究背景大相径庭,约翰·苏沙完全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研训练,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掌握数十年来最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工具。
苏沙已经能在体外实验中操作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这项技术问世已有五年,它能对DNA进行靶向性修饰。接下来,他希望能在酵母中尝试这一方法,随后则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使用。
尝试用CRISPR/Cas技术改写基因,已经不需要特殊的生物化学知识或技能,也不需要太多资金和时间,只要兴趣盎然,网购合成生物的核酸片段,做一个生物业余爱好者甚至是“生物黑客”都不是难事。
“几个人、几台简单的设备、从网上获得技术,生物合成在非常简单的条件下就能实现。”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相关人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门槛低、易操作、缺规范的现状,为生物技术爱好者动手操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直以来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存在误用、谬用或滥用的风险。2001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研发老鼠避孕疫苗实验中,将白介素-4(IL-4)基因导入鼠痘病毒,导入IL-4的鼠痘病毒意外变成了高致病病毒,使接种鼠痘疫苗的老鼠100%致死。“这是无意中将弱毒株变成强毒株的典型例子。”相关专家说。
如果澳大利亚鼠痘病毒疫苗的故事既久远又陈旧,那么2011年美国、荷兰科学家关于H5N1禽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制造出新型病毒的事件则新鲜且近在咫尺。围绕H5N1病毒要发生怎样的改变才会使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问题,上述研究团队发现只要H5N1基因发生几个位点的突变,获得的“新型病毒”就可以在哺乳动物雪貂之间传播。结果发表后,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生物技术天生具有的‘两用性’是一把双刃剑”,上述专家告诉记者,“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员在积极锻造利刃的同时,对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和风险必须从各个环节严加监管。”
“规范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行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是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的问题。”相关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就颁布了第一部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法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法》,“当时的出发点是对重组DNA技术管理,且主要目的是规范封闭状态下转基因生物的利用。如今看来,办法规定过于原则,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
分级管理严防安全隐患
按照潜在风险程度划分为三个级别,只要涉及严重危害,就要按照高风险等级的要求进行管理
“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具体规定实验活动的分级管理、成立专家委员会、明确指导和管理的部门机构,既包括避免产生的直接危害,更是明确指出可能产生的间接危害,使管理更具体、更全面、更科学。”这位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管理办法》及时发布,对保障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健康、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3年SARS肆虐之后,中国关于新发突发传染病流行、传播和致病机制等研究开始被世界关注,相关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开始大规模建设。目前,中国已建成3个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以下简称四级实验室)、50个左右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三级实验室),而据公开数据,美国拥有15个四级实验室和1300多个三级实验室。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科技部联合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规划至2025年形成5—7个四级实验室建设布局,新建一批三级实验室,实现每个省份至少设有一家三级实验室的目标。
《管理办法》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实行分级管理,按照潜在风险程度划分为三个级别,这与国际普遍的按照引起人类或动物危害的四级分类略有不同。“将‘高风险’项对应于危害的‘严重’和‘非常严重’两种情况,是对研究开发主体安全管理上的重视和程序上的简化,只要涉及严重危害,就要按照高风险等级的要求进行管理,希望达到加强风险管理、防范生物技术安全隐患的目的。”科技部社发司相关人员说。
明确全流程风险责任
从“研究开发”到“公开、转让、产业化、商业化应用成果”,全流程规定了风险管理责权内容
《管理办法》规定,新设立的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提出风险等级清单建议、提交应急举措预案、提供决策参考与咨询建议。
科技部社发司相关人员表示,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监管不光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政策问题,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独特视角的科学融合。作为这个领域第一个相关机构,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除了生物学背景外,还吸纳了医学、法律、社会和经济等多专业领域的专家,接受采访的生物技术专家认为,“这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科学监管很有帮助”。
“《管理办法》中最核心的要求,是明确了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主体责任。”科技部社发司相关人员特别指出,“《管理办法》从‘研究开发’到‘公开、转让、产业化、商业化应用成果’再到‘国际交流合作’,全流程规定了风险管理责权内容。只有责任清晰,才能有效保证安全的技术活动。”
《管理办法》对两种违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一种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未按照规范操作导致出现生物安全事故,第二种是出现生物安全事故后未能有效处置或故意隐瞒不报,都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做出处理决定,对于严重失信行为由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计入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