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关部门已启动相关研究,将制订中国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舆论震动。传统能源汽车即燃油汽车何时退出市场,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出行,因而迅速成为公众话题。
不管中国自己的时间表最终如何,人们都无须焦虑。从已经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国家来看,这依然是一个中长期议题,英、法等欧洲大国都把时间点设定在2040年,尽管挪威等国的预期时间更早,但不过是没有约束力的政策方案。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情来看,恐怕不会过于冒进地禁售燃油车。
然而,一旦禁售燃油车正式进入政策制定的视野,就难免引发各种争议。在某家门户网站的评论频道,就有文章泼了一盆冷水,认为电动车未必更环保,而且现有技术还不成熟,不足以全面替代燃油车。
这样的观点,恐怕低估了技术发展的潜力,也低估了人们改善环境质量的决心。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不仅是未来的趋势,还是人类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要说化石燃料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按照现在燃油汽车困扰环境的各种问题,推出退出时间表也是迫在眉睫。
的确,在当前技术背景下,把电池做到500公里的续航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社会不能被动地等待技术进步,在很多时候,政策等外力的推动,能够极大地促成技术突飞猛进。制定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一旦成为既定政策,那么整个产业发展就要围绕着这样的政策走,人们的观念也要顺着这个思路变化。
当前,让人们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感到顾虑的是充电不便。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国家为推广充电桩建设已经出台不少扶持政策,多地提出新建住宅区应建充电桩或预留充电设施。就算真到了禁售燃油车的那一天,电池技术还没有实现突破,那么比现在密集得多的充电桩、充电站也能极大程度地减少不便。
电动车究竟有没有更环保,当然不能看直观结果。它不直接排放尾气,对解决当前困扰大城市的雾霾问题无疑有很大裨益。但是发电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废旧电池如何处理,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环保问题。其实,只要逐步淘汰煤电,发电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处理废旧电池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毕竟,处理汽车电池,比处理分散的小型电池,集中可能性更高,成本也可以得到控制。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每一个科学技术的飞跃期,都离不开外部社会环境的推动。技术发展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莫不如此。如果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普及视为一场技术革命,那么这场变革也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意识层面的配合。无论如何,燃油车有着不可忽视的污染,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技术产品,人类全面拥抱新能源是迟早的事,为什么不能以乐观心态及早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