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科技局长“陈三多”
本报记者 乔 地

    最近,南阳市宛城区科技局长陈增喜成了“网红”,河南媒体对他报道和评论接二连三,有关领导批示向他学习……

    从当初的农业试验站科研人员,到农技推广中心干部、科委副主任、科协主席,再到科技局长,陈增喜职务和岗位变了又变,然而,一颗科技造福社会的心丝毫没变。

    增喜朋友多。从二十来岁的年轻技术员,到年过七旬的老农民 ,“老中青”全覆盖;从西装革履的高科技企业老总,到裤腿上沾满泥巴的郊区菜农,“白蓝领”全囊括。见到他,有的叫“陈局长”,有的喊“陈主席”,增喜刚参加工作就打交道的老农,则叫他“陈技术员”“小陈”……他办公室只要一开门,就被这些朋友堵得里满满的。“老陈,你看我今年种啥菜好?”“陈主席,啥时候再去我们村讲课?”“陈局长,我们公司的申报材料你给指导指导?”……

    增喜电话多。办公室、住宅电话、手机,每天接叫不停。电话多,好多人嫌麻烦,增喜却是自找的。前些年时兴印名片,他印的名片不下十万张。他有意把住宅电话开通免费热线,每天晚上7—9点接受咨询,解答农民问题。还专门买了两部手机,一个联通,充一次电能用半月的“老爷机”,专门联系农民朋友,因为当时联通话费便宜,可以给农民省点钱;一个移动,千把块的智能机,用来处理公务,方便上网查资料。

    增喜下乡多。他下乡,有请必到,甚至不请自到。下乡时,他提包里经常装着三样东西:小铲、钢卷尺和保鲜袋。朋友们说“别看增喜老实厚道、谦谦君子,也有‘吉祥三宝’。”他就嘿嘿笑。小铲便于起土,拔起作物根系,观看墒情和根系发育;钢卷尺用来测量作物密度和生长发育状况;保鲜袋可以装果品,也装植物病害、昆虫标本,还可在雨天或刚浇过水的地里,把保鲜袋套在脚上,到泥田里观察作物生长。工作35年,他每年至少有一大半时间是在乡下或企业一线。

    因为这些原因,大家给他起个外号“三多”。

    增喜的“三多”,来自他的“三真”:真懂、真干、真诚。

    增喜是公务员,但他搞的科研项目,放到专职科研人员身上也是了不起的。从市级到国家级,他获得的科研奖项不下60个。并且这些都是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为解决农村、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的。南阳天冠集团生产乙醇的副产品中,有一种被当地百姓称为“面酱糟”的废料,看起来像芝麻酱,却散发着臭味,过去只能当废物排了,还污染环境。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面酱糟”排出的地方,树木长势特别好,便提取样本化验,发现蛋白质含量高达46.8%、木糖醇26%,都是好东西,就是酸度高、硫化亚铁含量高。他建议天冠更换了污水处理剂,并用生物发酵法调和了酸碱度。原本是污染源的“面酱糟”,变成了生物有机肥原料,卖出每吨300多元的高价,天冠每年因此获利6000多万元,成了企业一个新的经济增站点……陈增喜的办公室,塞满了各种科技资料和产业发展规划,在他领导下,宛城区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增喜懂得多,许多人惊叹他有个好脑瓜。他却说:“群众问咱问题,咱也不是啥都懂。回答不上来,就去学、去钻。”从攻克水稻产量难题,到引进小麦品种;从一门心思“玩农活儿”,到摇身一变研究起计算机;还有扶贫“双加”模式、六字“倒算法”……既有农业技术又有工业技术,既有高新科技又有社会管理方法,凡是对老百姓有益的,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他都敢想敢干、干就干好,因此又获得一个“跨界达人”绰号。为引进一个小麦新品种,他住在人家村里,帮助人家下地劳动一个多月,把授粉、扬花、抽穗、灌浆各个环节弄得滚瓜烂熟。后来,这个品种在南阳13个县市全面推开,平均每亩增产30%以上。

    真懂来自真干,真干来自他那颗为民服务的真诚之心。有一年深冬,陈增喜约好去讲课,谁知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当大家都感到他去不了的时候,他却像雪人一样来到大家面前。听课的人太多,屋里站不下,他就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头顶飘着雪花、嘴里哈着白气,讲了两个多小时。中午吃饭的时候,陈增喜手僵得连筷子都拿不住,村干部还发现他眼圈发黑、眼皮打架。原来增喜的岳母病重住院,他在医院陪护了一夜。

    增喜的“三多”和“三真”,在当地感动了无数人。有一位南阳家乡的诗人写道:

    你就是传说中的五谷神吧

    你走到哪里

    哪里的谷穗就更加饱满

    哪里的麦苗就分外葱绿

    ……

    读你

    读懂了公仆的定义

    读出了共产党人那个著名的比喻——

    我们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