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区域创新
本报记者 朱 彤 王延斌
15万元!对新疆于田农民买买提明·阿不都卡迪尔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三年前,他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养活7口人,一年下来手头拮据。试种“红柳大芸”算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价格最好的时候,我一年收入有15万元。”
从手头拮据到年收入15万,科技是推手。长久以来,大芸市场好,价格高,但接种难,“卡脖子”问题浇灭了大部分贫困户致富的梦想。“按需定制”的课题在解决了大芸的接种难题后,政府又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红柳大芸的种植面积,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牧民群众,为农牧民免费发放优质红柳大芸种子,进行红柳大芸大规模高产稳产技术推广。于是,梦想走进了现实。
对新疆来说,科技是不一样的存在——它不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推手,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力量,政府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2016年,针对生态改善、资源开发、医疗卫生等热点难点问题,新疆科技厅实施了科技惠民专项行动。新疆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处长宋春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6年我区科技惠民项目落地开花,5项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得到自治区1448万元的配套经费支持。”
新疆有后备耕地2.69亿亩,90%为盐碱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用水,都不得不面对淡水稀缺的难题。在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苦咸水淡化项目中,科技部门分批在当地69所学校安装调试了中小型太阳能/膜蒸馏苦咸水淡化装置,保障了中小学校2.5万余名师生的饮用水安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带领团队常年奔波在天山南北的盐碱地里,想尽各种办法改良盐碱地。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盐碱地改良的民生项目已经使1000多亩盐碱地得到改良。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看病难”一度成为医改难题。由科技部和新疆共同支持的“克拉玛依市远程医疗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现远程医学到科室、患者床边“点对点”的远程医学业务模式,惠及人口300多万;“额敏县高血压三级防治模式示范”项目将高血压防治体系建立到县、乡、村,对实施地人群高血压的控制率达到72.4%以上。
缺人、缺钱、缺物,曾是制约新疆社会发展领域的头等难题,也使贫困户无法走出“穷圈子”。2016年以来,新疆科技部门多方筹集资金,资助重点研发项目,培育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为老、少、边、穷地区送去生产生活所需的紧缺设备。资料显示,2016年资助开展相关项目76项,财政科技拨款经费总额3190万元。其中,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自治区财政科技拨款3040万元;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殊培养计划科研项目63项,自治区财政科技拨款150万元。
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现代科技助力中医药、民族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新疆地产大宗药品“一枝蒿颗粒剂”“祖卡木冲剂”“通滞苏润江胶囊”和“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在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具有较高的医院市场覆盖率和知名度。
眼下,科技推动惠民工程的影响力正在走出国门。宋春红举例说,科技部、新疆“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大提高了我国在中亚地区高发病基础研究及防诊治水平,提升我国对中亚重大疾病研究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