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声音在询问为什么中国的原创科技成果少,而且有不少声音进而质疑中国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相同的情况在美国崛起时也发生了。当时的欧洲非常“鄙视”美国对欧洲技术的“山寨”,认为美国的科技缺少原创。欧洲对美国这种“鄙视”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美国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就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一了。当然美国各界也从自身的发展阶段对于欧洲当时的“鄙视”给予了各方面的解释甚至是“反击”。所以,即使中国现在在科技方面的原创不够多,也是和现在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贾德·戴蒙德写作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对13000年来不同地区文明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其中专门讨论了人类历史上技术的演进过程,认为一些咱们认为的所谓划时代的原创其实都是人类互相学习结果,比如蒸汽机的发明等,并下结论认为“一项发明的传播的重要性可能会超过原来这项发明的重要性”。
按照贾德·戴蒙德的逻辑,很难说某项技术或者发明一定是源自某个地区的原创;其次,如果的确有原创的话,那么对某项原创的大面积应用可能更为重要。比如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印刷工具的出现了,但能够因为毕昇和古登堡的印刷技术不是原创,而忽视或者贬低他们的工作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么?再比如,不管是哪个地区的文明原创了文字,不管中国是不是文字的原创地之一,但是文字在中国人的手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传播与应用,而且中国将文字辐射到周边的地区。所以即使文字不是中国原创,在文字方面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大大的。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人在原创方面并不差,只是按照《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的观点,不同地区的文明在技术进步方面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事实上,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已经站在人类已有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和世界上的科技学术工作者一道,共同推进科技朝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而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推广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让如此巨大的人口收益,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极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