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网络手游引发媒体热议和社会广泛关注,其中焦点之一在于学龄青少年沉迷游戏,导致学业荒废、模拟和现实界限模糊等问题。案例显示,有的学生表示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玩游戏的欲望。对此,有批评观点认为,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手机游戏毒害了青少年健康,是社会公害,应予严加治理。
视某种娱乐方式为洪水猛兽,历史上已不止一次。比如卡拉OK、电视剧、小说、互联网、游戏厅、网络游戏、网吧等,几乎都曾被冠以毒害青少年之名。回过头来再看,显然当时社会反应过激了。它们既没有成为洪水猛兽,也没有达到不可控的地步,倒是符合文化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兴盛有之,衰败亦有之。今天的手机游戏也一定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不用打击也会衰败。
既然有这么多“前车之鉴”,为什么媒体和大众仍会对它口诛笔伐呢?其原因一方面大约是此类内容传播影响力强,导致网络媒体趋之若鹜蜂拥而上,形成了集中传播;另一个重要方面,恐怕还是我们的社会对于传统教育体系有种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从网友一句话便可窥端倪:“教育了孩子十多年,还不如‘王者荣耀’一个月。”
媒体和大众对于游戏危害的担忧,也是基于对传统教育方式和能力有清醒认识之上的担忧。大家心里明白,根本“拼不过”。我们的传统教育,以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为主,强调体系化,而游戏以引导人主动探求为主,依赖碎片化;传统教育重视成绩和分数,以填鸭和题海为主要手段,游戏以竞技和荣誉感为驱动,吸引玩家主动练习摸索;传统教育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宣教价值观,游戏以规则和秩序潜移默化地传输价值观。可以说,“王者荣耀”的问题,是教育跟不上当今时代发展的问题,是教育手段和实施水平相对落后的证据。
更何况,当前的教育又大量存在“课外补习重于课堂授课”的恶劣现象,犹如劣币驱逐良币,谁不参加补习谁就落后于人。这种教育投资的“高支出、低效率”本就令许多家长苦不堪言又无法破解。恰在此时,“王者荣耀”带来的冲击就更显突出。
笔者认为,与其担忧“王者荣耀”带来的伤害,其实更应担忧教育手段迟迟难以更新,以及教育的职能逐步滑入功利性泥潭所带来的伤害。当教育手段仍停留在照本宣科、文山题海的水平,现实世界已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变得日益虚拟和网络化,以致于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正日渐拉大。同时随着教育的功利性,包括商业功利性和阶层功利性的不断放大,其整体的外在表现与所宣扬的价值观设定也在逐步脱节、错位,加剧了人们对教育体系的不信任。
而这些,却正是“王者荣耀”长于传统教育之处。所以我们批驳它,限制它,大约只能解一时之痛。若要长治,或者说要想让传统教育不惧网游来袭,恐怕要在批驳之外,虚心向“王者荣耀”学习点什么了。教育体系诚然硕大无朋,调整和改动都颇费周章,但若不抓紧向学,“王者荣耀”之后怕是还要有“张者荣耀”“李者荣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