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知交中心”)副总经理陈乐平来往于单位、高校和企业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因为有很多科技成果送到知交中心,希望在这个平台能够实现产业化运作。
2017年春节开始运营,如今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交出了华丽的成绩单:不到半年时间,成交金额达1.75亿元。
缘何知交中心能够如此火热?记者走进了这个由政府和高校联合发起的新平台。
应运而生的知交中心
2016年8月5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经过前期筹备后于2017年春节后正式运营。
以知交中心成立当年上半年的数据为例,2016年上半年浙江省专利申请量近20万件,专利授权量近10万件。一直以来,该省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活跃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知识产权市场信息不对称、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瓶颈问题突出。
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浙江省提出“一转四创”,“一转”即全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创”即全面驱动“创新大平台、创新大项目、创新大团队、创新大环境”。由浙江省科技厅、浙江大学联合发起,以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和特色,是浙江科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应运而生。
陈乐平告诉记者,成立这个中心,希望通过多种方式让科技成果能够产业化。
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赵荣祥教授表示,打造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为浙江知识产权发展提供全新的交易模式和推动力,更高效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自建立以来,知交中心就以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目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创新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为两翼,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产权化、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中心业务内容包括提供与知识产权运营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开展专利技术交易和转化服务,利用各类资本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业务等。
陈乐平介绍,目前中心正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知识产权评判认证平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集成创新平台四大平台。
打造知资链条
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以往的科技成果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造成了交易的巨大障碍。
在知交中心成立之初,这一痛点就被重点关注,并通过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的方式予以解决。陈乐平介绍,该数据库以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技术交易记录为基础,对入库企业的专利申请及拥有情况进行智能分析,绘制出该企业的专利分布图。依靠这些数据信息,可以找到有相关专利需求的企业。
在今年5月知交中心举行了浙江大学科技成果专场路演拍卖会中,数据库真正发挥了作用,精准邀请到省内外40多个意向企业和机构前来参会,最终5项科技成果成交,总成交额880万元,溢价率32%。
此外,为了让技术成果能够更加透明公开,知交中心在科技成果的技术背景、基本情况、展示格式等方面进行规范,结合专家点评和投资分析,形成了科技成果信息披露的新标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基于壳聚糖混合液的护肤产品技术”成果,根据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明确了转化方式(普通许可),预测了市场前景,并制作了内容详实的介绍PPT,一经亮相便获得了多家企业的浓厚意向。
“现在知交中心推出的成果,多受到企业普遍欢迎,提高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程度。”陈乐平说。在知交中心的运作下,科技成果不再只是数据、论文,而变成了让市场喜闻乐见的商品项目。
全球引智浙江落地开花
为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入场交易,知交中心已经实现浙江大学所有科技成果的进场交易,并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或建立合作关系,并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协议,与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联系对接建立合作关系。
知交中心不但有红红火火的省内交易、国内对接,还乘着“一带一路”愿景的东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据陈乐平介绍,目前知交中心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德国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会、日本富士电机、以色列理工大学T3公司、美国加州大学CITRIS研究院、日本亚洲技术交流协会等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德国科技成果橱窗推荐交易、中德产业技术并购等活动。此外,还有近百项国外的专利技术在知交中心进场挂牌。
就在今年6月,由知交中心参与的活动中,引进了德国的59个项目进行路演交流,浙江省内130余家企事业单位现场与德国技术成果面对面接触交流。通过运作,部分企业对德国工程齿轮、水资源再利用、空气净化器等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愿。
赵荣祥介绍,知交中心积极整合创新源,立足浙江,吸引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高校院所、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形成良好互动,不断获取有明确转让意向的最新专利技术,让最有潜力的科技成果在浙江交易、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