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 耘
在一次与中央某单位的科技创新座谈中,浙江省新昌县县长李宁作为主介绍人坐在了第一排,他身边坐的是各企业代表,身后才是十几位各局办主要负责人。
这样的排位让前来调研的官员感叹: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甘当科技创新的“店小二”,通过排位的小细节就能看出,这不是一句口号。
近年来,新昌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动、校企互动”,基本形成了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县域创新活力充分激发,位居全国百强县。
新昌成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全国样本,其经验之首就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店小二”式服务让企业暖心
“要说对科技创新重视,每位官员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关键要看到底去不去做。”这是新昌一位企业负责人的心声。
由五洲新春参与出资建设的浙江恒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研制的高新科技公司。原先企业计划落户中部某省,当地政府承诺诸多政策优惠却在执行时搁浅。
最后企业落户新昌,双方达成意向后,当地便解决了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如今,一期投资4亿元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工厂,已经开始建设。
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孔波兰说,企业落地新昌与政府“店小二”式服务有很大关系。
“店小二”是什么?就是要呼之即来,热情服务。这种品质每一位新昌干部都具备。
当地政企生态中一个很“反常”的现象:就是官员凑企业家时间去服务。
2016年春节假期,头两天值班的新昌县委书记邵全卯初三刚回到老家,听说日发控股董事长回来了,但第二天要去澳大利亚谈项目。邵全卯二话不说,立马赶回新昌,并带回来日发控股投资航空产业园要解决的问题清单,加班加点研究解决方案。最终,这种“店小二”式的服务促成了总投资40多亿元的项目。
为了更多地发动机关干部当好“店小二”,新昌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选调200多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科技指导员,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
官员放下身段服务企业,让新昌的企业倍感暖心。捷昌驱动的老总胡仁昌就直言:“我从外地到新昌创业,这地方来对了!现在我投资新项目,首选还是在新昌!”
政策保障优化创新体制
在新昌,有一个创新驱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根据创新驱动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
“政策的配套,是推动创新的保障。”李宁说道。
在新昌,出台了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方面政策。如,把创新驱动列入部门乡镇工作绩效考核。又如在人才引进上,探索柔性引才机制、分类评价激励机制、技术入股机制、科技项目销售分成机制等,汇聚了大量英才为新昌的产业服务。
为了帮助企业引到才、引好才,新昌的“天姥英才”计划彰显了政策的作用。当地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资金,引进资深专家、海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县里每年都组织本地有需求的企业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招引人。
两年前,捷昌驱动还处于成长期,跟随引才团赴江苏省一下子招到4名研究生。“单凭我们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去名校招人太难了。县里统一组织,县委书记亲自出马,这给我们很大帮助。”胡仁昌感慨道。
李宁告诉记者,这些年,新昌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制订出台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强县建设等10多个文件,优化了科技投入产出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制。
亿万大投入成就大创新
创新需要什么?资金的支持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新昌在这方面丝毫不吝啬,明确科技财政投入占比不低于10%。另外,每年安排近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设立4亿元的产业基金,用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副县长莫靓介绍,当地还正在筹建5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另外,人才引进基金、智能制造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基金正在筹备之中。
作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发展、要创新,巨大资金也是“拦路虎”。
为帮助企业解困,新昌推出“一会三公司”——由政府出面将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会、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新昌县新农担保有限公司、新昌县小康物业有限公司组织起来,解决了很多企业的燃眉之急。
莫靓透露,上海一家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有望在年内将总部和技术研发中心迁到新昌。上海大企业愿意迁到小山城,与当地创新氛围、和谐政商关系有很大关系。
总结政府当好科技创新“店小二”的经验,邵全卯总结认为,首先政府敢想敢试、敢作敢为。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闯出一片创新驱动的新天地。其次,新昌的创新驱动之所以成功与历届县委县政府铁了心抓创新,不以领导变动而放松,不因创新成果转化慢而放弃有直接关系。再次,政府与企业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创造创新发展的好氛围。最后,政府重人才、敢投入。通过体制机制、经济、荣誉等手段营造人尽其用、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