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5日 星期五
“双胞胎”园区:让中马产业彼此融合
本报记者 高 博

    广西钦州郊外的丘陵地带,密布稻田和树林。虽然是海滨城市,钦州却是农业地区。但近两年,高楼和厂房开始崛起,集装箱船从这里开向世界各地。钦州在建设“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之快,让人想起了“深圳速度”。钦州的兴起,是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成就。

    钦州是冯子材和刘永福的老家,距离越南边境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这里讲粤语,民国年间曾归属广东管辖,在海外也有50万侨民,但经济却不甚发达。其实这是个位置极好的港口,是距离四川、重庆和贵州最近的出海点,曾经被孙中山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口。但直到几年前才开始如火如荼地建设。

    4月中旬,科技日报记者随“一带一路”主题媒体团来到钦州。看到钦州东南方向,距离钦州港不远的8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平整成棋盘状,厂房和绿地交错,完全看不出滩涂的痕迹了。这块钦州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建设不到5年,截止到2016年已经启动了280亿元的项目。

    在广西鑫德利公司的车间里,工人和机器正在生产3D曲面玻璃。这是一种用在手机上的玻璃。副总经理李红亮说,他们拥有这种前途广大的技术专利,生意是独一份。目前公司在美国亚特兰大、香港和深圳等地设有十多个工厂,产品基本是销往欧美,此次入驻钦州园区是为了开拓东盟市场。

    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的国家级园区。“两国双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分别于2012年4月和2013年5月开园。这也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的最大手笔。

    钦州产业园区开发公司总裁、马来西亚拿督翁忠义介绍,2012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来华,跟中国开启钦州产业园区;为了贸易平衡,他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商量,在马来西亚也设立一个对等园区,并得到肯定。设立“双胞胎”园区,在两国的历史上还没有过。翁忠义本来在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工作,看好钦州园区的前景就“下了海”。

    马来西亚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钦州产业园区就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东南亚资源产品也可以在钦州深加工。目前,马来西亚的草药研发生产、生物肥料、燕窝蛋白萃取等项目正在入驻园区。

    不远处的钦州港,本是万吨级小码头。几年前引入世界航运企业联合开发,现在已扩建成十万吨级的码头,并开始进出口汽车。两年来,钦州港的吞吐量增长了一倍,并开辟了到世界各地的航线。2015年,钦州和关丹之间开辟了直航海运,以前航程10天,要中转深圳或香港,现在只用4天。

    由于马来西亚政府高度重视,关丹园区发展速度也很快。在建的龙头项目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钢铁厂,引入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和高端装备,将拉动万人就业。中国还将在那里设立陶瓷、电池、铝材和工程装备工厂。

    2013年开始,中马合作,在大马半岛东端遍布雨林的海岸上,造出了一个新的大港口,现在已经拥有两个深水码头。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收购了关丹港40%的股权,并且可以经营到2075年。

    马来西亚的石油、天然气、橡胶和农业资源丰富,但海港并未充分利用。马来西亚贸工部第二部长黄家泉说:“我们希望和中国合作,把双方的港口逐渐开发出来。”

    翁忠义也认为,“两国双园”让中国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有了依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