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化工厂变成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开放公园,在业内有知名度的热带厂变成了一家设施一流的体育健身娱乐中心……阳春三月,科技日报记者来到江阴市华西村走访,发现这里曾经发挥支撑作用的一些经济实体消失了。
“华西要打造成为‘百年企业、百年村庄’,必须要以新理念来谋求新发展。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办法,来做现在的事情,而要用新思维应对新变化,以新举措创造新优势。”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
自觉转型,新产业进入转型“收获期”
2000年以后,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土地成本大幅度提高、环境容量不够等问题。这对于钢铁、纺织、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华西来说,“压力”不小。吴协恩清醒看到,如果为了大而大的话,再扩张下去,今后一定是会遇到大困难。只有下决心调整,华西才能得到新发展。
村党委从转变发展理念着手,组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集中学习、外出考察、开展大讨论……很快,大家统一了思想,有了危机意识,明确了发展新目标。
用吴协恩的话说,“改革要趁早,调整也要快,等到行情不好再改再调就迟了。转型更要脚踏实地地转,要真转而不是假转,实转而不是空转。华西启动新一轮改革与调整,牺牲局部与眼前利益,这是旨在为华西赢取更好的未来”。
华西在转型发展上,坚持关停、技改、开拓的“三条腿”走路,同时,按照“集团多元化,下属企业专业化”的策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布局华西产业,培育和打造出新增长点。
关停,2004年以来,陆续关掉了线材、化工、带钢、老电厂等9家低效益企业。从2004年开始,华西一直做“减法”,去掉了130万吨的产能,每年减少原煤消耗21万吨。
技改,华西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其余传统产业。3年来,仅在重点产业的技改总投入11.6亿元,既提升技术水平又优化环保能耗,实现了企业环保指标全部优于相关标准。
开拓,利用资本优势,拓展到金融、海工海运、矿产资源、新能源、电子竞技、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领域,转出了产业新业态。目前,华西集团投资入股的公司企业多达45家。其中,在海上油田安装领域,华西已做到全国第三。
尽管近几年华西钢铁、化纤等传统产业对集团赢利贡献率有所下降,华西金融、海洋工程等服务业则快速成长,正在进入转型“收获期”。2016年,服务业对集团的贡献率达65%。
创新引擎,催生更多更新“创造力”
“我们始终这样认为,华西的转型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创新既不能‘赶时髦’,更不能‘喊口号’。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之树‘施肥增养’,让创新引擎全力加速,方能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吴协恩说。
正是有着这样的发展理念,华西着力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激励政策,通过实施“引智、育智”计划,全力打造一个新的人才“高地”,推进华西新兴业态发展壮大。
开拓一个新领域,引进一批人才。这是华西人才建设上的一个成功做法。华西不仅到硅谷招纳高端人才,也重视培养现有各层级人才。设立人才引进奖、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奖励基金等。每年,都有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送到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等学习、培训、交流。
“用好一个人,既要给他权力,又要给他责任;既不放大他的缺点,也不看轻他的优点;既要用有才能的人,更要用会用人才的人。我们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让合适的人上合适的岗。”吴协恩说。
为了把青年人培养成为有责任感重的人、大局观好的人、事业心强的人,华西对年轻人进行技能培训,把青年人送去西点军校学习团队合作,35岁以下的青年人还要到结对帮扶的贵州山村去锻炼。现在,华西所投资的新兴产业上,担任重任的90%以上是年轻人。
“去年,我们就制度、用人、股份等三项改革,展开大讨论。这‘三改’旨在让华西企业的外来工作人员能与华西村民共享富裕,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建设华西。”
华西依托多年打造出的科技人才与品牌优势,在海底光、电缆铺设方面,华西的技术更是全国领先,拥有20多项专利;在莫桑比克拿下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矿山,并已开始开采,总投资达2亿元。去年,还在非洲建了一家加工厂,用于石材加工。2016年,华西仅在海外,已赚取1亿元的利润。
华西靠发展的理念,用鲜活的事实,让人们见证了转型带来的新业态,用生动的实践向人们阐述了创新发展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