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7日 星期五
连云港:“一带一路”在这里“无缝换乘”
本报记者 张 晔

    “我的家乡现在正是新年,但是我这里太忙了,不能回去。”眼前这位25岁的帅小伙,是中哈物流基地的哈萨克斯坦籍员工丹尼亚尔。

    3月28日下午,丹尼亚尔刚刚结束与一家日本贸易公司的商谈。这位掌握5国语言的哈萨克小伙是国际部经理,负责对接海外客户和中国国境以外的铁路运送事务。

    “现在,我们每天都有2—3列火车发往中亚,6天后就可以到达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比传统班列快一倍。”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2014年5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上海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启动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一条联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通道逐渐显现出了身影。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首个“落地”的实体项目,中哈物流基地一头连接着哈萨克斯坦,另一头,连接着中、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哈萨克斯坦所需要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哈萨克斯坦的矿产、棉花、小麦等,都在这里中转集散,源源不断地相互往来。

    中哈物流基地选址于连云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量。1992年起,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就已经非常明确,形成了很好的中亚集装箱过境班列的运行态势。而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农业和畜牧业也比较发达,急切寻求东向出海口。

    记者驱车进入连云港港口,十分钟后行驶至港口庙岭作业区后方,便看见“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的大门,这里毗邻陇海铁路和港口集装箱码头、散粮泊位,是港口的黄金地段。基地22万平方米的一期集装箱堆场,整齐地堆放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几台大红色龙门吊正在忙碌,龙门吊下方的铁路线直连陇海铁路。

    2015年2月25日,连云港至阿拉木图首列班列在中哈物流基地发出,满载着由来自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用品、电器等组成的106个集装箱,在仅仅6天后,就抵达了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此前至少需要12天。出乎哈方意料的是,中哈物流基地建成后就没有亏损过,这在行业内,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开门红,让哈方打消了顾虑,对合作充满了信心。

    现在,丹尼亚尔与他的5位哈萨克斯坦同事每天都会在发车前对相关货物的资料进行审核。4天后,当班列抵达霍尔果斯口岸时,一切通关文件早已在哈方关口等着了。由于跟哈方的无缝对接,通关和换车只需3小时就能完成。中亚班列的开通,打开了一条运输时间短、经营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的贸易新通道。

    “十年前,我家乡的水果和电器都很贵,现在每当有亲戚朋友打电话让我带手机什么的回去,我就到超市拍照片给他们看,真的没太多差别了。”虽然丹尼亚尔一年才回家一次,但是每天经他的手运往家乡的货物源源不断,让他倍感自豪。

    在两国团队的合作下,中哈物流基地逐渐发展、成熟。以霍尔果斯口岸为例,目前连云港已占全国同类班列经该口岸至中亚过境货物的73%。作为哈国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中亚班列就像一条纽带,通过这条黄金通道,带动物流、人流、经济流、信息流、资金流、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

    2015年,首届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在连云港举行并永久落户于此。在此平台上,中国警方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其他12个国家的警方一道,积极打造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实现“一带一路共平安”的美好愿景。次年,在第二届论坛上,来自3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60余名代表,达成了“深化互信交流、完善合作平台、携手提升能力、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安防产业发展”等“五项行动计划”。

    而在中哈物流基地的背后,规模更大的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已经初具规模,成为连云港市港口、物流、产业和城市联动发展的全新载体。据物流园管委会物流发展部副部长吉来介绍,该园区将重点打造基础物流、增值物流、公共物流三大功能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国际商贸、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智慧信息、商务金融等六大服务功能,把“一带一路”物流链拓展为连云港产业链、增值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