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0日 星期一
为中以创新合作“出谋划策”
——以色列知名人士谈两国科技交流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毛 黎

    将于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三次会议深受两国领导人的关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出席会议。经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科技处倡议和组织,包括以色列政府前任和现任官员、研究机构负责人在内的9位知名人士日前相聚中国大使官邸参加座谈会,在詹永新大使的主持下为中以两国未来创新合作献计献策。

    与会人士表示,近年来,两国的交流发展迅速,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面向未来,他们建议两国在农业、基础研究、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以此造福中以两国乃至非洲和中东的民众。

    提高农业产量 减少粮食浪费

    中国疆域广阔,但能够用于耕种的土地面积比例并不大,同时面临城市扩大、耕地不断减少和土地沙漠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众多人口对粮食的需求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挑战。

    以色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前部长奥蕊特·诺科特女士认为,中国在未来必须将高科技广泛用于农业经济,向智能农业发展,在为民众提供粮食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如果以色列整体农业技术能够进入中国,无疑将全面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但这需要中国从政府到地方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出台合作指南和建立农业技术引进平台,帮助以色列公司参与中国农业发展。

    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组织(ARO)副主任伊塔玛·格雷泽教授提出,中国和以色列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粮食生产,而是如何减少粮食浪费。ARO与中科院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共同应对粮食浪费问题。此外,两国还应在帮助非洲和中东解决粮食问题方面开展有效的合作。

    加强科研合作 促进技术转化

    以色列大学和研究机构十分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并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从事技术转化和转让。魏兹曼科学院是以色列国家级科学院,负责技术转化的副院长莫迪盖·谢维斯教授表示,鉴于科学的全球性,中以两国研究机构应在科研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同时共同努力在科研机构和工业界搭起桥梁,消除两者间的鸿沟,这样既能有效地利用两国的科研经费,又能吸引工业界的投资,促进科研的进步和成果转化。

    以色列科技与空间部首席科学家亚历山大·布莱先生认为,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相关医学和改善生命质量是中以两国合作研究应关注的领域。举例来说,研究人员相信,II型糖尿病将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难题,要应对它,需要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并寻找到新的防治方法。

    培养专业人才 服务社会发展

    现在,以色列大学和研究机构良好的教育质量优势,不断吸引着中国留学生及研究人员前来求学和接受培训。在魏兹曼科学院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就有100多人,莫迪盖·谢维斯称赞他们是中以两国的友谊“大使”。完成学业和访问回到中国后,中国学生和学者不仅将自己在以色列的收获用于工作实践,而且还将继续促进两国的合作和交流。

    除授予学位的大学教育外,以色列还为中国提供包括农业和医疗在内的多领域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利利国际管理学院校长约瑟夫·谢维斯表示,他们在过去10年中,为中国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接近1100人,课程涉及农业、乳牛养殖、技术创新和紧急救援等。培训人数近年来迅速上升,仅2016年就有235人,预计2017年将达到300人。

    以色列理工学院决定在广东汕头落户,建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人才教育培养活动直接平移到中国。以色列理工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教授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建设几近完成,未来将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中国的孪生兄弟或姐妹,在那里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质量。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马龙博士表示,学院将于2017年9月正式接受300名学生入学,主修化学、生物和食品专业。

    引进先进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

    在农业方面,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举世闻名。然而,约瑟夫·谢维斯院长表示,以色列的农业实用技术远不止滴灌技术,听中国学员说,中国西部沙漠化严重,以色列在应对沙漠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技术,应通过合作将以色列的技术引进中国,为中国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乳牛业也是以色列的优势行业。以色列乳牛产奶高峰期每天的产奶量可达50升,年产量高达12000升,远超中国乳牛的产量。中以两国乳牛业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希勒尔亚夫医疗中心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梅尔·欧林教授表示,中国边偏远地区民众远离城市看病不易。发展和应用电子医疗技术将给他们带来便利,同时借助电子远程教学将为偏远地区培养更多的医疗人员。借助中以创新合作平台,以色列在电子医疗方面的优势,将帮助中国提高疾病监控、医疗救援和疾病诊断的能力。

    以色列前驻华大使马腾表示,在未来中以创新合作中,农业和医疗保健两个领域值得特别关注。以色列在这两个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与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他同时强调,两国必须加强人文交流。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3月19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