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能以数量论英雄。”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在上海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建议说。
金东寒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时专门提到,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我认为这非常有必要。”
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形成高标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行政双轨保护机制,专利商标申请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
金东寒列举数字说,201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3.9万件,连续六年位居世界首位,也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同时,2016年我国商标申请量达369.1万件,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但是知识产权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知识产权质量有待提升。”金东寒直截了当地说,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与美、德、日等专利强国相比,我国发明专利国际布局能力严重不足。
说到这里,他又列举了一串数字。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达到110万件,但是海外专利申请量只有4.2万件,只占国内申请量的3.82%,而同期美国和日本的比例分别为40.4%和61.2%。“这意味着我国超过96%的发明在海外放弃了专利保护,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在知识产权的质量方面,金东寒介绍,截至2016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中,我国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公司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有29个,但在光学、发动机等6个重要技术领域仍与国外存在差距。
“而且,由于更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不太注重运用,再加上知识产权质量不高等多种因素,知识产权成为纸面上的事,未能有效转化运用。”金东寒认为,这就造成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金东寒认为,要真正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同时对其合理布局。而且,对知识产权的评价要以与经济、科技发展融合程度,转移、转化效益,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度等方面为标准,而不能一味只看数量不看效果。
“知识产权创造是基础,知识产权保护是手段,知识产权的运用才是目的。”金东寒说。
(科技日报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