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我还有问题,希望能得到教授们的帮助!” 眼看着就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湖北天门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自己还没提问,他高高地举起了右手,以引起教授们的注意!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彭少兵及其再生稻研究团队成员黄见良、崔克辉、周广生、聂立孝、张国忠六位教授来到天门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地头,与天门市相关领导、合作社的种粮大户展开新春对话。
彭少兵一行从上午抵达天门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就马不停蹄地了解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机械装备和种植技术水平。
“合作社目前种植再生稻的经济效益已大大超过了本地原有的早、晚稻和中稻+小麦的种植模式。”吴华平介绍说,合作社2014年种了300多亩再生稻试验示范,2015年种了800亩,2016年配合稻鳅共生模式,再生稻种了1.2万亩连片,今年还会继续调整种植结构,种4万亩再生稻。
全国十佳农民吴华平,采用全程机械化种粮,算盘打得好,在他看来,一亩稻田第一季收1200斤,再生稻第二季按500斤算,通过稻鳅共生种出的富硒再生稻米走定向销售渠道,价格和效益是普通稻米的数倍,这还不算泥鳅的价值和节省下来的成本。
吴华平说:“目前我们种植机收再生稻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插秧机和收割机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的效益还会大大提高。”
这一难题也是彭少兵多年的心病,彭少兵在现场帮再生稻研究团队成员、华农工学院张国忠教授吐苦水:“他们研究得也很苦,比预想的难度要大,所以到现在也无法给你满意的答复。”
“但是,一定可以研究出来!” 这位在国际水稻所工作了近20年的国际水稻专家很有信心。
彭少兵介绍,“机收再生稻与中稻和双季稻相比,优势在于七省二增一优,即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增产、增收和米质优”。
该团队在湖北综合示范试验证明,机收再生稻比一季中稻增产53.85%,每产1吨稻谷减少农药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外观或食味均显著提高。发展再生稻不仅能保障粮食安全,还能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符合国家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要求。